[发明专利]一种核-壳结构的NiO-C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097311.4 | 申请日: | 2021-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8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 发明(设计)人: | 徐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御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4/04 | 分类号: | H01M4/04;H01M4/36;H01M4/52;H01M4/6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0050 重庆市九***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nio 复合 电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核‑壳结构的NiO‑C复合电极材料,以木质素微球作为碳源,接枝的聚乙烯亚胺作为N源,通过高温碳化和制孔活化,生成N掺杂多孔碳球,均匀吸附的Ni2+在高温下,在碳球基体中原位均匀生长成纳米NiO,解决了纳米NiO发生团聚和堆积的现象,暴露出大量的锂离子脱嵌位点,以原位生成的纳米NiO作为核,外侧生长的多孔碳球作为壳,生成独特三维结构的核‑壳结构的NiO‑C复合电极材料,核‑壳结构和丰富的孔隙结构为锂离子提供了传输路径,加速了锂离子的传输,多孔碳球的包覆作用,为纳米NiO的体积膨胀产生的应力提供了缓冲,从而缓解了其体积变化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核-壳结构的NiO-C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使用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广等优点,广泛应用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助力车和电动汽车等方面,锂离子电池主要是通过锂离子在正极-电解液-负极之间脱嵌,实现电池充放电过程,而影响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主要是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是石墨负极材料,石墨碳的结晶度高、导电性能良好,但是石墨碳的理论比容量很低,限制了锂离子电池实际应用。
过渡金属氧化物如铁氧化物、镍氧化物、锰氧化物等,具有很高的理论比容量,并且储量丰富、廉价易得,是一类发展潜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是这些过渡金属氧化物,如NiO、Fe3O4等的电子导电性较差,导致负极材料的倍率性能较差,同时纳米NiO容易发生团聚,减少了锂离子的脱嵌位点,降低了负极材料的实际比容量,并且在锂离子的不断脱嵌过程中,NiO等金属氧化物会存在体积膨胀的问题,导致负极材料容易粉化和分解,使循环稳定性严重下降和比容量衰减快速,因此解决NiO负极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是研究重点和难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壳结构的NiO-C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解决了NiO负极材料的实际比容量较低,循环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核-壳结构的NiO-C复合电极材料,所述核-壳结构的NiO-C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所示:
(1)向反应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5-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碱木质素和聚乙烯亚胺,在20-40℃下,滴加戊二醛,搅拌反应2-6h,使用蒸馏水离心洗涤,直至上层液澄清,蒸馏水洗涤下层产物,得到聚乙烯亚胺接枝木质素微球。
(2)向反应瓶中加入蒸馏水溶剂、聚乙烯亚胺接枝木质素微球和无机镍源,进行吸附过程,真空干燥除去溶剂,得到镍基聚乙烯亚胺接枝木质素微球。
(3)将镍基聚乙烯亚胺接枝木质素微球放入管式炉中碳化处理,得到核-壳结构的氮掺杂碳包覆NiO。
(4)将氮掺杂碳包覆NiO和氢氧化钾混合均匀,放入管式炉中制孔活化处理,蒸馏水洗涤产物至中性,得到核-壳结构的NiO-C复合材料。
(5)将核-壳结构的NiO-C复合材料、聚偏氟乙烯和导电炭黑按照质量比8:1:1,放入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中,将将浆料涂在铜箔集流体上,通过干燥和压片处理,得到核-壳结构的NiO-C复合电极材料。
优选的,所述碱木质素、聚乙烯亚胺和戊二醛的质量比为100:60-120:10-30。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的无机镍源为氯化镍、硝酸镍、硫酸镍和醋酸镍中的任意一种,与聚乙烯亚胺接枝木质素微球的质量比为8-20:1。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的吸附过程在30-60℃下吸附6-12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御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御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73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