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昆虫养殖的餐厨垃圾处理系统以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96192.0 | 申请日: | 202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8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林海陆;许俊杰;林宏滨;林泽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兴恒熙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育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9 | 代理人: | 何凯威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街道孖***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昆虫 养殖 垃圾处理 系统 以及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昆虫养殖的餐厨垃圾处理方法,包括对餐厨垃圾进行水热处理,然后对处理后的餐厨垃圾进行三相分离,分离出水、油以及浆料垃圾;在获得的浆料垃圾中添加生物菌和辅料,并进行搅拌混合成混合物;混合物垃圾输送至昆虫养殖车间里作为昆虫幼虫的饲料,进行昆虫养殖,当昆虫幼虫长成昆虫高龄幼虫后,将昆虫高龄幼虫和虫粪进行分离;最后将获得的虫粪进行好氧堆肥处理后,形成有机肥料。该方法无需消耗额外的资源和能源就能有效地对餐厨垃圾进行处理,且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另外通过添加生物菌和辅料提高了昆虫养殖的效率,同时通过虫粪堆作为天然除臭器对养殖车间内的臭气进行除臭,防止污染大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餐厨垃圾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昆虫养殖的餐厨垃圾处理系统以及方法。
背景技术
餐厨垃圾作为城市垃圾的重要部分,长时间储存容易滋生病毒细菌、蚊子和蟑螂,影响城市环境以及居民健康。处理餐厨垃圾较多的办法是采用填埋和焚烧的方式,这种方式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目前出现了一些通过对餐厨垃圾进行发酵生产沼气,从而实现对餐厨垃圾的处理。但是在生产沼气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大量的水,且发酵后产生的污水也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另外,也出现了利用餐厨垃圾养殖昆虫,比如养殖具有高经济价值的黑水虻等。但是餐厨垃圾极易腐坏,而腐坏的餐厨垃圾能够影响昆虫的消化吸收;另外餐厨垃圾的含水率较高且成浆料状,使得餐厨垃圾和虫粪容易粘附在昆虫表面,这样会影响昆虫的进食活力,且高龄幼虫收割过程中不易进行脱粪处理,大大地降低了餐厨垃圾的转化效率,同时降低了昆虫的养殖效率,另外由于在昆虫养殖的过程中会产生臭气,如果不对臭气进行处理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昆虫养殖的餐厨垃圾处理方法,该方法无需消耗额外的资源和能源就能有效地对餐厨垃圾进行处理,且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同时通过添加生物菌和辅料促进昆虫吸收和消化,提高了昆虫养殖的效率,另外通过用昆虫养殖产生的虫粪作为天然除臭器对昆虫养殖车间内的臭气进行除臭,也能解决了虫粪好氧堆肥处理,同时获得优质有机肥料。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昆虫养殖的餐厨垃圾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餐厨垃圾进行水热处理,然后对处理后的餐厨垃圾进行三相分离,分离出水、油以及浆料垃圾;
S2、在获得的所述浆料垃圾中添加生物菌和辅料,并进行搅拌混合形成混合物,添加的所述生物菌能够对所述浆料垃圾进行加速发酵并抑制臭味产生,所述辅料用于降低所述浆料垃圾的含水率,还用于减少臭味;
S3、将步骤S2中的所述混合物输送至昆虫养殖车间里并作为昆虫幼虫的饲料,进行昆虫养殖,当昆虫幼虫长成昆虫高龄幼虫后,将昆虫高龄幼虫和虫粪进行分离;
S4、将获得的虫粪进行好氧堆肥处理形成有机肥料;或者将所述虫粪直接用于净化鱼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辅料包括麦皮,或者谷糠,或者木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S3中还包括对产生于养殖车间内的臭气进行除臭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对产生于养殖车间内的臭气进行除臭处理包括:将养殖车间内产生的臭气通过风控系统输送至步骤S4中堆积成堆的所述虫粪的底部,达到虫粪对臭气进行天然除臭的作用,同时也实现了虫粪的好氧堆肥处理,获得有机肥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风控系统将养殖车间内的臭气输送至所述虫粪底部的过程中,通过控制风速使得虫粪堆内的氧气含量是正常大气中氧气含量的3-15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浆料垃圾的含水率为80%至8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混合物的含水率为50%至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兴恒熙环保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中兴恒熙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61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