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电磁锁合结构及物联网信息云传输用解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95940.3 | 申请日: | 202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88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巧君;梁俊娟;岳小冰;孙立伟;庞士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5B47/00 | 分类号: | E05B47/00;E05B47/04;E05B17/20 |
代理公司: | 郑州知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32 | 代理人: | 季发军 |
地址: | 473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电磁 结构 及物 联网 信息 传输 解锁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电磁锁合结构及物联网信息云传输用解锁装置,包括壳体和水平活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锁舌,所述锁舌一端穿出所述壳体,锁舌的另一端同固定在所述壳体内的导向套滑动套合,所述锁舌通过弹性组件连接所述壳体内部;在所述壳体内安装有电磁吸附结构,所述电磁吸附结构同水平滑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推送机构配合,在所述壳体内相对电磁吸附结构的一侧固定有同所述推送机构对应的永磁铁;所述推送机构通过啮合组件连接所述锁舌,所述啮合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锁舌水平活动;且所述推送机构一端上部设置有用于对锁舌竖向锁定的定位结构。该装置具有远程控制解锁与锁合的功能,且在锁合时能够通过定位结构对锁舌锁定,达到防撬效果。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物联网锁合设备,具体是一种智能电磁锁合结构及物联网信息云传输用解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的科技发展越来越快,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智能化的时代了,现在智能化已经开始在我们生活中普及了,最能体现这一方面的就是智能家居了,目前,智能家居的生活已经彻底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而在智能家居中,现在人们用的比较多的就是智能门锁了,现在的智能门锁有以密码输入、指纹识别、人脸识别、门卡、蓝牙、手机APP等智能开锁方式,可以说为大家提供了各种智能锁新选择,做到了更好的防盗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丢钥匙、忘带钥匙等问题。
但是目前现有的智能门锁存在部分安全隐患,智能门锁的密码锁盘始终裸露在外,所以一些不法分子很有可能会事先将特制的喷剂喷涂在密码锁盘处,并通过观察主人输入密码时在喷剂上造成的划痕和轨迹,推测出门锁密码;智能手机在指纹识别方面出现算法漏洞,可利用指纹膜模拟主人的指纹,借此打开指纹锁,故该安全漏洞同样也能“被移植”到“智能门锁”上;智能门锁人脸识别功能技术在市场上还不算完善,还是属于初级阶段,如果别有用心的人拍下主人的照片或录下主人的视频,通过技术处理后同样可以解锁,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更加安全的智能锁。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电磁锁合结构及物联网信息云传输用解锁装置。
本发明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克服以上技术问题,具体为:
一种智能电磁锁合结构,包括壳体和水平活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锁舌,所述锁舌一端穿出所述壳体,锁舌的另一端同固定在所述壳体内的导向套滑动套合,所述锁舌通过弹性组件连接所述壳体内部。
在所述壳体内安装有电磁吸附结构,所述电磁吸附结构同水平滑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推送机构配合,在所述壳体内相对电磁吸附结构的一侧固定有同所述推送机构对应的永磁铁;所述推送机构通过啮合组件连接所述锁舌,所述啮合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锁舌水平活动;且所述推送机构一端上部设置有用于对锁舌竖向锁定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在所述锁舌处于锁定状态时对所述锁舌锁死;
所述弹性组件包括水平固定在所述壳体内的横条和一端同所述横条转动连接的摆臂,所述摆臂与所述横条之间设置有扭簧,所述锁舌上转动安装有同所述摆臂滚动贴合的转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推送机构包括水平滑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活动件,所述定位结构连接所述活动件靠近电磁吸附结构的一侧,所述啮合组件连接所述活动件远离电磁吸附结构的一侧;
其中,所述永磁铁设置在远离所述电磁吸附结构的一侧,所述活动件采用铁质材质所制,所述壳体内固定有同所述活动件滑动套合的套筒。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啮合组件包括连接所述活动件的直齿结构、连接所述直齿结构并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转轴、以及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锁舌靠近转轴一端的旋转结构。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直齿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活动件上的一段直齿条和固定在所述转轴上并与所述直齿条配合的齿轮,所述齿轮在所述锁舌处于锁合状态时不与所述直齿条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59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类模型训练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管线抽拉底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