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籽蛋白饮料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95737.6 | 申请日: | 202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2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魏兆军;马意龙;冯俊;张盛阳;孙冬;王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C11/10 | 分类号: | A23C11/10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王华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蛋白 饮料 制作方法 | ||
一种茶籽蛋白饮料的制作方法,以油茶籽榨油后的油茶籽粕为原料,经过气流粉碎、碱液提取、离心、酸沉淀、胶体磨研磨、酵母培养脱苦脱腥、超高压处理、调配、杀菌、灌装等加工,制得茶籽蛋白饮料。发明方法制得的茶籽蛋白饮料,口味香甜,蛋白质含量丰富,同时低脂肪、低胆固醇,是一种风味优良、营养价值较高的新型蛋白饮料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深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茶籽蛋白饮料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又称茶子树,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小乔木,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优良的多年生木本油料植物。油茶的种子油茶籽,可压榨制得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食用油。油茶籽粕为油茶籽榨油后的主要副产物,目前主要用作肥料、生物农药,甚至被当作垃圾丢弃,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
油茶籽粕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皂苷等,其粗蛋白含达到15-20%,有17中氨基酸,具有很高的食品开发价值;同时,油茶籽粕蛋白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占全部氨基酸的25.98%左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籽蛋白饮料的制作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茶籽蛋白饮料的制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将油茶籽粕粉碎至100-150目,得到油茶籽粕粉;
步骤2:将油茶籽粕粉与纯化水按质量比1:7-10混合,向混合物料加入碱液,调节混合物料pH值至9.8-10.0,在温度为55-60℃、搅拌转速为60-70r/min的条件下提取25-35min;
步骤3:将提取后的混合物料采用转速3000-3500r/min离心处理10-20min,然后分离上清液,得到油茶籽粕粗蛋白溶液;
步骤4:向油茶籽粕粗蛋白溶液中加入酸液,调节混合物料pH值至4.0-4.5,在温度为55-60℃、搅拌转速为50-70r/min,处理15-30min;然后静置30-60min,收集沉淀,得到的酸沉淀物即为茶籽粕粗蛋白;
步骤5:将茶籽粕粗蛋白研磨至细度100μm以下,得到细化茶籽粕粗蛋白;
步骤6:向细化茶籽粕粗蛋白中添加pH 调节剂,搅拌均匀并调节混合料的pH值为6.3-6.7;
步骤7:向步骤6得到的混合料中 添加其质量0.1-0.5%的耐高温酵母,搅拌混合均匀,保持环境温度30-35℃,静置3-5h,通过酵母培养进行脱苦脱腥处理;
步骤8:将脱苦脱腥处理后的物料进行真空包装,然后放入超高压处理设备中,在5-30℃温度下,以水为压媒,采用300-500MPa超高压处理,保压时间10-20min;然后卸去压力,取出塑料袋中物料,得到用于饮料加工的茶籽蛋白;
步骤9:将10-30重量份的茶籽蛋白、0.1-1.0重量份的乳化剂、0.5-1.5重量份的茶多酚、0-10重量份的甜味剂和60-90重量份的纯化水,混合后在温度60-80℃、转速45-90r/min条件下搅拌15-30min,得到调配液;
步骤10:将调配液采用温度140-160℃、杀菌时间15-20s的超高温瞬时杀菌处理,然后在30min内降温至40℃;对降温后的物料采用无菌灌装,得到茶籽蛋白饮料产品。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碱液为质量分数1-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或氢氧化钾水溶液。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酸液为摩尔浓度0.5-1.0mol/L的盐酸溶液。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pH 调节剂为质量浓度为 1% 的碳酸氢钠水溶液、磷酸二氢钠水溶液、柠檬酸钠水溶液和柠檬酸水溶液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耐高温酵母为干酵母。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乳化剂为干制的黄原胶、果胶、魔芋胶、瓜尔胶和槐豆胶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57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体识别跟踪方法
- 下一篇:索膜结构组合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