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密度多通道光纤通信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095721.5 | 申请日: | 2021-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7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黄君彬;付全飞;杨勇;陈纪辉;龙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埃尔法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6/43 | 分类号: | G02B6/43;H01S5/042;H01S5/0237;H01S5/02251;H01S5/4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2 | 代理人: | 任哲夫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清湖社区清湖村宝能科技园9栋15层C座15***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密度 通道 光纤通信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密度多通道光纤通信系统,包括激光晶元与多个光纤组成的光纤阵列,所述激光晶元与多个所述光纤连接,其中,所述激光晶元包括激光焊盘、激光发射单元、激光正极与激光负极,所述激光焊盘上设置有多个激光发射单元,所述激光正极与所述激光负极与所述激光发射单元电连接,所述激光正极与所述激光负极相对设置于所述激光焊盘两侧。本发明通过将激光负极直接做到激光焊盘的背面,也即用激光正极与激光负极异面,而非采取共面的形式,进一步缩小激光焊盘正面所需要的的面积,将原本相邻的激光光通道从原来的250μm,缩小到250μm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高密度多通道光纤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光纤通信系统,如果存在多通道的话,通道间的最小间距是250微米,其本质根源应该可以追溯至多模光纤主纤芯直径是125微米,加上涂覆层,所有通用的光纤阵列相邻两个通道间的间距都为250微米,同时250微米的间距,也是之前所有激光器、PD、中心有源区通道间间隔的标准间距,主要都是为了配合整个传统光通信系统的多通道传输。因此所有的以前的光通信系统里的驱动芯片、激光、光学器件、以及光纤,通通都是按照250微米的间隔去设计和使用的。
现有的技术方案,多通道的光纤系统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1:间隔大于250微米:使用单颗激光,如单颗VCSEL,或者单个TOSA,相邻两通道间大于250微米。
方式2:间隔等于250微米:用激光阵列配合光纤阵列,做成相邻间隔为250微米的多通道光纤传输系统。
由于光芯片、光纤阵列以及光器件的结构限制,限制了多通道光纤通信系统最小的相邻间距为250微米。当实际应用需要用到更高密度,单位体积内需要容纳更多的光纤通信通道时,受限于这个250微米的通道间隔。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当前光纤系统需要用到更高密度,单位体积内需要容纳更多的光纤通信通道时,受限于这个250微米的通道间隔。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密度多通道光纤通信系统,包括激光晶元与多个光纤组成的光纤阵列,所述激光晶元与多个所述光纤连接,其中,所述激光晶元包括激光焊盘、激光发射单元、激光正极与激光负极,所述激光焊盘上设置有多个激光发射单元,所述激光正极与所述激光负极与所述激光发射单元电连接,所述激光正极与所述激光负极相对设置于所述激光焊盘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激光焊盘尺寸为50μm-70μm。
进一步地,所述激光晶元采用砷化镓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激光阵列包括至少两个激光发射单元,所述激光阵列与所述光纤阵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光纤阵列通过125μm的裸光纤粘合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光纤阵列采用直线排列的多芯光纤。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密度多通道光纤通信系统,包括激光晶元与多个光纤组成的光纤阵列,所述激光晶元与多个所述光纤连接,其中,所述激光晶元包括激光焊盘、激光发射单元、激光正极与激光负极,所述激光焊盘上设置有多个激光发射单元,所述激光正极与所述激光负极与所述激光发射单元电连接,所述激光正极与所述激光负极相对设置于所述激光焊盘两侧。本发明通过将激光负极直接做到激光焊盘的背面,也即用激光正极与激光负极异面,而非采取共面的形式,进一步缩小激光焊盘正面所需要的的面积,将原本相邻的激光光通道从原来的250μm,缩小到250μm以下。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埃尔法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埃尔法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57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