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竹木结构的大直径空芯铆钉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95509.9 | 申请日: | 202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16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彭洋;李百鹏;李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B19/08 | 分类号: | F16B19/08;F16B5/04;F16B13/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地址: | 2118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木结构 直径 铆钉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竹木结构的大直径空芯铆钉安装方法,包括:步骤S1、将空芯铆钉插入通孔中;步骤S2、将垫圈套装于空芯铆钉的上端以及下端;步骤S3、调整空芯铆钉的竖向位置;步骤S4、使用扩孔器施对空芯铆钉的一端进行扩孔,步骤S5、对扩孔的一端进行加压,形成翻边,翻边压装于垫圈之上;步骤S6、采用步骤S4‑步骤S5的方法,对空芯铆钉的另外一端依次进行扩孔、加压、翻边的处理。本发明通过空芯铆钉的径向膨胀大大减少了竹木结构中长期存在的初始孔隙问题,提升了节点初始刚度。本发明通过采用空芯的铆钉连接件,弱化了金属连接件,使金属连接件先变形,使节点获得较好延性的同时,有效避免了竹木板材的劈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紧固件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竹木结构的大直径空芯铆钉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竹木结构作为绿色建筑的重要一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近十年内开始兴起,对比以混凝土、钢材为主要建材的传统建筑结构,具有自重轻,保温、抗震性能好,造型美观多变,资源可再生等显著优点。由于竹木材料横向断裂性能的限制,节点域的强度与刚度往往对结构整体性能起控制性作用。同时,竹木结构简易化装配施工的要求,还对现代竹木结构节点域的加工便利性与性能可靠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代竹木结构常用的连接形式为齿连接、齿板连接、螺栓连接和钉连接,然而由于竹木结构一直存在节点刚度较低、延性较差、初始孔隙较大等缺陷,不利于竹木结构大型建筑的发展。螺栓连接是现代竹木结构中最常使用的连接方式,然而螺钉连接仅适用于尺寸较小的构件,而螺栓连接存在长期荷载作用下连接易松动的缺陷,对结构长期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同时,由于竹木材的横向断裂性能较差,竹木结构节点容易出现劈裂,导致承载力迅速下降,节点发生脆性破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竹木结构的大直径空芯铆钉安装方法,用以解决:采用现有的竹木结构节点连接技术,竹木结构连接节点存在刚度较低、延性较差以及初始孔隙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竹木结构的大直径空芯铆钉安装方法,包括:
步骤S1、在需铆固的多层连接板上钻孔形成通孔,将相配套的空芯铆钉插入该通孔中,并且保证所述空芯铆钉的两端均穿出所述多层连接板一定距离;
步骤S2、将垫圈套装于所述空芯铆钉的上端以及下端穿出所述多层连接板的部分;
步骤S3、调整所述空芯铆钉的竖向位置,使得所述空芯铆钉的上端及下端穿出所述垫圈表面的长度相等;
步骤S4、固定所述空芯铆钉的一端,将扩孔器竖直插入所述空芯铆钉另外一端的孔内,然后对扩孔器施加压力,使得所述空芯铆钉另外一端的端部张开变形;
步骤S5、将扩孔器抽出,然后通过冲头竖直的对所述抽芯铆钉另外一端的孔口加压,使得所述抽芯铆钉的端部胀开,形成翻边,所述翻边压装于垫圈之上;
步骤S6、采用步骤S4-步骤S5的方法,固定所述空芯铆钉的另外一端,对所述空芯铆钉的一端依次进行扩孔、加压、翻边的处理。
进一步的,在进行了所述步骤S6之后,通过圆头锤的半球形头部对所述空芯铆钉的上端以及下端的翻边进行加固,使得所述翻边紧贴垫圈并保持平整。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4中,通过台虎钳固定所述空芯铆钉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空芯铆钉的径厚比为7~11,所述空芯铆钉的长径比为8~9。
进一步的,所述空芯铆钉的上端以及下端穿出所述多层连接板的部分,其长度为所述空芯铆钉处于通孔中长度的10%。
进一步的,所述垫圈中心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空芯铆钉外径的1.1倍。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直径最大为所述抽芯铆钉直径的1.04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55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