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带传输线的电树枝检测表征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093812.5 | 申请日: | 2021-0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41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1 |
| 发明(设计)人: | 肖谧;马浩然;王旭光;张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R31/2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刘子文 |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微带 传输线 树枝 检测 表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微带传输线的电树枝检测表征方法,以微带传输线理论为基础,构建微带传输线,并将含有电树枝的被测试样作为微带传输线结构中的一部分,通过测量微带传输线的传输特性,实现对被测试样中电树枝的表征;具体如下:制备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微带电极和地电极用以构建测试夹具,将被测试样置于测试夹具中,共同构成微带传输线结构,用以测试传输特性,被测试样是微带传输线结构中的绝缘介质;为了对被测试样中的电树枝进行有效表征,在微带电极和地电极中均构建谐振单元。基于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测试夹具成本低,结构牢固,可反复使用;对电树枝的表征不依赖可见光,适用各种透明及非透明的聚合物材料,在电树枝的表征方面适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电压与绝缘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基于微带传输线的电树枝检测表征新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产业和高电压技术的不断发展、绝缘材料的更新换代,大量高压线缆和绝缘材料投入使用,线缆在特定工况条件下,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出现因绝缘老化而导至的性能下降等问题,使得高压线缆出现故障,各种安全问题频发,极大程度的限制着线缆和材料的使用寿命。而其中,聚合物电树枝劣化现象成为了导致电缆故障、减少绝缘材料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
电树枝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聚合物内部由于局部放电形成的树枝状放电通道,其发展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电树枝的引发、生长和击穿,而且电树枝的引发和生长过程受到非常多因素的影响。由于聚合物的种类、状态和微观结构的差异,电树枝的生长还伴随着随机性,整个过程为极为复杂,在不同的工况下生成的电树枝往往还具有不同形貌,例如树枝状、丛林状、枝丛混合状、藤枝状、松枝状等,其导电性能也可能存在差异。对电树枝进行准确的表征,对于分析绝缘老化机理,掌握电气设备使用的工况条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电树枝的表征方法主要有显微观测法、局部放电测量及材料理化分析等,其中,显微观测法作为最常用的电树枝表征法,主要针对于透明的以及透光度较高的聚合物材料。通过在试样的一侧放置强光源,在试样另一侧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电树枝的形态。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对电树枝进行直接观测,清晰明确地对电树枝进行表征,过程简单明了,对设备的要求较低。但是电树枝显微观测法仅适用于透明及透光度较高的材料,对于不透明或者透光度较低的材料则不适用。而在实际应用中,聚合物大多都是不透明或透光度较低的。例如,为了提升材料的绝缘性能,往往需要将聚合物和某些成分进行共混,这时材料的物理参数往往会发生变化,尤其是其透光度大幅下降。此时是难以使用显微观测法进行对电树枝的表征。而局部放电测量等方法对实验设备要求较高、实验步骤繁琐、实验周期较长,难以广泛适用。所以需要找寻一种简便快速、步骤简单的电树枝检测表征方法。
微波以其波长短、频率高的特性,在通信、雷达、遥感和医学系统中广泛应用,在高频信号下,由于信号波长很短,甚至与传输线长度相当,则传输线尺寸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传输特性的变化。当介质连续性发生变化时,与其相关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也随之改变。当聚合物材料出现电树枝时,相当于材料在其连续性上发生变化。其中,非导电型电树枝相当于在介质中出现了长短、粗细不一的空洞,对应位置的分布电容将发生变化;导电型电树枝不仅对分布电容产生影响,还会对分布电感产生影响,甚至于其耦合关系也会发生改变。所以当微带传输线中介质的连续性发生变化时,其对应部分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随之改变。这都将导致微波信号通过后使传输特性发生改变。
通过检测电树枝引发前后微波信号传输特性的变化,可实现对电树枝形态、大小以及电气特性的表征。这种方法不依赖于可见光,对材料的透光度无特殊要求,因此可有效解决非透明聚合物中电树枝的表征问题,为材料的老化研究打下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微带传输线的,且可对被测试样中的电树枝进行检测表征的新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38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