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节点存储加密盘解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93460.3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43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杨立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78 | 分类号: | G06F21/78;G06F21/6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杨帆;陈黎明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点 存储 加密 解密 方法 装置 设备 可读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节点存储加密盘解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加密盘在若干节点的解密状态生成加密盘的待解密节点位图;基于待解密节点位图将生成的解密令牌发送至待解密节点以触发解密进程;接收待解密节点返回的信息,并基于信息中包含的解密令牌判断信息是否可用;以及若是信息可用,确认对应的待解密节点解密成功,并基于信息更新待解密节点位图。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多节点存储加密盘解密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在多节点存储系统中通过待解密节点位图,避免在已经成功解密的节点上且目标盘在该节点未发生状态变化时不必要的重新解密操作,通过令牌的引入避免了超时之后潜在的节点报送的已经因失效的解密结果对解密结果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存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节点存储加密盘解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对数据存储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上对存储系统的可靠性以及效率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存储系统的性能指标很大程度上决定与接入系统的硬盘的可靠性,但市场上大量水盘、劣质盘的存在使得当这些未经认证的不符合要求的硬盘接入存储系统后对客户的数据安全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节点存储加密盘解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在多节点存储系统中通过在线节点位图、已完成节点位图和待解密节点位图的计算逻辑,避免了在已经成功解密的节点上且目标盘在该节点未发生状态变化时不必要的重新解密操作,并且通过令牌的引入避免了超时之后潜在的节点报送的已经因失效的解密结果对解密结果的影响。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节点存储加密盘解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加密盘在若干节点的解密状态生成加密盘的待解密节点位图;基于待解密节点位图将生成的解密令牌发送至待解密节点以触发解密进程;接收待解密节点返回的信息,并基于信息中包含的解密令牌判断信息是否可用;以及若是信息可用,确认对应的待解密节点解密成功,并基于信息更新待解密节点位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加密盘在若干节点的解密状态生成加密盘的待解密节点位图包括:响应于由集群监测到新的加密盘加入集群,获取加密盘所在集群中节点的在线状态,并基于在线状态生成加密盘的在线节点位图;基于在线节点位图获取加密盘在在线节点的解密状态,并基于解密状态生成加密盘的解密节点位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加密盘在若干节点的解密状态生成加密盘的待解密节点位图包括:响应于由集群监测到加密盘所在集群中节点的在线状态变化,判断在线状态变化节点的动作是否为由离线变成在线;若是在线状态变化节点的动作为由离线变成在线,将在线状态变化节点设置为待解密节点,并基于待解密节点和加密盘上次的解密结果生成加密盘的待解密节点位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若是在线状态变化节点的动作为由在线变成离线,基于在线状态变化节点和加密盘上次的解密结果生成加密盘的待解密节点位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待解密节点位图将生成的解密令牌发送至待解密节点以触发解密进程包括:基于待解密节点位图将生成的解密令牌发送至待解密节点以触发解密进程,并同时启动计时;
方法还包括:响应于计时时间达到预设时间,停止计时并重置解密令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接收待解密节点返回的信息,并基于信息中包含的解密令牌判断信息是否可用包括:接收待解密节点返回的信息,并判断信息中的解密令牌是否与本地的解密令牌匹配;若是信息中的解密令牌与本地的解密令牌匹配,确认信息可用;若是信息中的解密令牌与本地的解密令牌不匹配,确认信息不可用,将信息丢弃处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是信息可用,确认对应的待解密节点解密成功,并基于信息更新待解密节点位图包括:若是信息可用,进一步确认信息是否为解密成功信息;若是信息为解密成功信息,确认对应的待解密节点解密成功,并基于信息更新待解密节点位图;若是信息为解密失败信息,将解密失败信息上报集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34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