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2024铝合金板老化程度脉冲涡流-超声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92952.0 | 申请日: | 202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4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赵欣;刘增华;霍之琳;陈政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90 | 分类号: | G01N27/90;G01N2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2024 铝合金 老化 程度 脉冲 涡流 超声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024铝合金板老化程度脉冲涡流‑超声无损检测方法。应用斜入射式电磁声传感器单次检测产生出脉冲涡流和超声信号,提取脉冲涡流和超声信号特征参量,结合声学参量和电磁参量共同表征2024铝合金的老化程度。通过实验验证了,热处理后的2024铝合金板维氏硬度和抗拉强度变化趋势,与超声和脉冲涡流幅值变化趋势相同。通过建立超声和脉冲涡流特征参量与2024铝合金材料力学性能间的关系,实现了2024铝合金板老化程度的多参量无损检测与评估。本发明将基于电磁声传感器的脉冲涡流‑超声检测方法应用于2024铝合金板的老化程度检测中,增加了单一检测方法的可靠性,提高了2024铝合金板老化程度评估的鲁棒性,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电磁声传感器的铝板老化程度脉冲涡流-超声检测方法,属于无损检测领域。通过电磁声传感器产生的脉冲涡流和超声信号,实现2024铝合金板老化程度电磁-超声检测,并提高铝板老化程度评估的鲁棒性。
背景技术
2024铝合金因具有密度低、抗氧化和导热性能好等优点,常被用作飞机蒙皮、导弹壳体和尾翼零部件母材。2024铝合金板长期服役于温差大、冷热循环和湿热等严苛环境下,由于温度作用其微观组织结构发生持续变化,引起2024铝合金材料力学性能下降,即2024铝合金老化。2024铝合金老化影响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及结构安全。航空航天是我国国防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无损检测手段对服役于湿热、冷热循环工况下的关键部件进行检测,对于降低损失及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于2024铝合金板性能退化的无损检测方法主要有超声检测法和电磁检测法。超声检测方面,通常使用压电传感器和电磁声传感器激励产生超声波,通过分析超声信号幅值、波速、谐波幅值比等评估材料的硬度、屈服强度和断裂韧性变化。电磁检测方面,通常使用涡流传感器产生涡流信号,提取涡流幅值与相位表征2024铝合金材料力学性能,利用材料力学性能来评估2024铝合金板老化程度。
在2024铝合金板力学性能检测技术中,超声检测方法需要针对晶粒尺寸选择所激励超声信号的波长。因此,在热老化初期,微观结构变化不明显的情况下,采用超声法测量灵敏度较弱,检测能力有限。涡流检测方法只能检测2024铝合金板表面和近表面性能变化,不能完全反映内部组织结构变化信息。无论是超声检测方法,还是电磁检测方法,单一检测方法的检测能力均有限,同时获得的可用于2024铝合金板老化表征参量也同样有限。因此,需发展一种先进的电磁超声无损检测方法,将超声和脉冲涡流信号同时应用于2024铝合金板老化的检测,提高2024铝合金板老化程度评估的鲁棒性。
本发明将电磁声传感器单次激励产生脉冲涡流和超声信号应用于2024铝合金板老化程度检测与评估,提高2024铝合金板老化程度评估的鲁棒性。2024铝合金板老化程度的脉冲涡流-超声检测方法,在国内外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发展一种2024铝合金板老化程度电磁-超声无损检测方法,解决单一检测方法评估2024铝合金板老化程度能力有限的问题。所提出的脉冲涡流-超声检测方法能够提高单一方法对2024铝合金板老化程度检测与评估的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设计方案:
高频激励斜入射式电磁声传感器产生脉冲涡流和超声复合信号。对复合信号进行时域与频域信号分离,分别得到脉冲涡流信号和超声信号。依次提取脉冲涡流和超声信号特征参量,建立特征参量与2024铝合金板老化后力学性能变化间的关系,实现2024铝合金板老化程度表征。
所述的斜入射式电磁声传感器产生脉冲涡流和超声复合信号,其特征在于:斜入射式电磁声传感器单次激励同时产生脉冲涡流和超声信号。
所述的脉冲涡流和超声信号特征参量,其特征在于:特征参量包含脉冲涡流和超声幅值。
所述的建立特征参量与2024铝合金板老化后力学性能变化间的关系,其特征在于:特征参量与力学性能,两者变化呈间接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29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