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盾构隧道内天然气长输管道施工稳管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092488.5 | 申请日: | 2021-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1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明;张晓孟;高昆;王爱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俊明 |
| 主分类号: | F16L3/08 | 分类号: | F16L3/08;F16L3/20 |
| 代理公司: | 湖北创融蓝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76 | 代理人: | 羊淑梅 |
| 地址: | 10001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盾构 隧道 天然气 管道 施工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内天然气长输管道施工稳管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外侧壁转动连接有转筒,所述转筒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伸缩杆,所述第三伸缩杆底部与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顶部转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转动杆,两个所述转动杆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轮。本发明中,转动杆转动带动着螺纹连接的移动块向下移动,其中移动块向下移动通过连杆带动着第二固定板向下移动,因此向下移动的第二固定板对长输管道顶部进行卡合,从而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分别上下两端对长输管道进行固定,使得长输管道更加的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长输管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盾构隧道内天然气长输管道施工稳管装置。
背景技术
长输管道施工及管道保护施工中,遇到管道大开挖穿越河流、沟渠、水塘时,为避免因水流冲刷或浮力导致管道漂管,对管道的投产运行造成安全隐患,需对管道进行就地稳管,一般采用的稳管方式为马鞍式压重块,马鞍式压重块为钢筋混凝土预制块,使用前需进行预制,使用时需吊装至施工场地后进行安装,马鞍式配重块的大小根据管径的大小而定,并且重量较重,通用型较差,若预制数量超出实际使用数量,多余配重块无法重复利用,安装时费时费力,且压块长期压在管道上可能对管道产生纵向应力导致管材受压变形,影响管道的安全运行。
经检索,中国专利号为CN207470917U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长输管道施工稳管机构,包括两个螺旋地锚和箍紧带,两个所述螺旋地锚锚入管道两侧的地基上,所述箍紧带为柔性带,其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螺旋地锚连接固定,并箍紧在所述管道的上部,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在保证管道的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有效减少了管道上方的负重物,同时在管道保护施工中减少了管沟开挖土方量,降低了管道开挖的安全风险。
但是上述专利主要通过箍紧带对管道进行压紧,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左右固定不稳定,管道会发生偏移的情况,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便于安装固定的一种盾构隧道内天然气长输管道施工稳管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盾构隧道内天然气长输管道施工稳管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盾构隧道内天然气长输管道施工稳管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外侧壁转动连接有转筒,所述转筒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伸缩杆,所述第三伸缩杆底部与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转筒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轮,所述底座顶部转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转动杆,两个所述转动杆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轮与两个第二转动轮相啮合,两个所述转动杆外侧壁均连接有移动块,两个所述移动块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有同一第二固定板,两个转动杆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杆端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通过啮合机构与连接机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开设在转筒侧壁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顶部与第一固定板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筒顶部内侧壁设有内螺纹,所述转动轴外侧壁设有外螺纹,所述转动轴外侧壁与转筒顶部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两个移动块外侧壁的第一安装块,所述第二固定板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一安装块与第二安装块通过连杆连接,两个所述连杆通过第二伸缩杆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安装块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销轴,所述连杆两端均开设有旋转口,所述旋转口内侧壁与销轴外侧壁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啮合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转动杆外侧壁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外侧壁转动连接有旋转轮,两个连杆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两个第三固定板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与旋转轮啮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俊明,未经张俊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24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仿生海洋防污皮肤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铜板手动对夹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