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进水稻生根的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90410.X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5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凤兰;冯哲;张世宏;贺付蒙;冯艳忠;李柱刚;董文军;冯一新;徐永清;冯旭;袁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63/22 | 分类号: | A01N63/22;A01N63/38;A01N63/20;A01N63/28;A01N59/26;A01N59/02;A01N59/14;A01P21/00;C12N1/20;C12N1/14;C12R1/885;C12R1/07;C12R1/065;C12R1/465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绘未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89 | 代理人: | 郭红燕;梁庆丰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促进 水稻 生根 微生物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水稻生根的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促进水稻生根的微生物制剂由复合微生物、木炭粉、葡萄糖和/或蔗糖、硫酸铵、磷酸氢二钾、硫酸镁和硼酸钠组成的原料制备而成。各原料组分按照重量计分别为:复合微生物20‑30份、木炭粉30‑50份、葡萄糖和/或蔗糖2‑6份、硫酸铵1‑5份、磷酸氢二钾1.0‑2.0份、硫酸镁0.5‑1.0份和硼酸钠0.1‑0.5份。在应用本发明的微生物制剂时,先将其用清水稀释为悬浊液,然后分别在水稻秧苗的1叶1心期、2叶1心期、3叶1心期和拔节孕穗期,在稻田中均匀喷施一次悬浊液。本发明的微生物制剂能促进水稻秧苗根系生长,提高秧苗的素质,增加稻谷的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进水稻生根的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耕地的减少和粮食产量的提高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水稻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稻谷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对于我国社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植株的大面积倒伏会造成严重的减产,降低稻谷的品质。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水稻秧苗的根系发育不良,秧苗素质差。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开发一种含有有益微生物的制剂,并将其用于水稻的种植,从而促进水稻秧苗根系发育和生长,对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以及促进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促进水稻生根的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促进水稻秧苗根系的发育和生长,提高秧苗的素质。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促进水稻根系生长的微生物制剂,其由复合微生物、木炭粉、葡萄糖和/或蔗糖、硫酸铵、磷酸氢二钾、硫酸镁和硼酸钠组成的原料制备而成。
优选地,所述原料由按照重量计的所述复合微生物20-30份、所述木炭粉30-50份、所述葡萄糖和/或蔗糖2-6份、所述硫酸铵1-5份、所述磷酸氢二钾1.0-2.0份、所述硫酸镁0.5-1.0份和所述硼酸钠0.1-0.5份组成。
优选地,所述原料由按照重量计的所述复合微生物23-30份、所述木炭粉35-50份、所述葡萄糖和/或蔗糖2-5份、所述硫酸铵3-5份、所述磷酸氢二钾1.0-1.6份、所述硫酸镁0.7-1.0份和所述硼酸钠0.1-0.4份组成。
优选地,所述原料由按照重量计的所述复合微生物26份、所述木炭粉42份、所述葡萄糖和/或蔗糖2份、所述硫酸铵5份、所述磷酸氢二钾1.4份、所述硫酸镁0.7份和所述硼酸钠0.1份组成。
优选地,所述复合微生物包括深绿木霉、短小芽孢杆菌、阿氏芽孢杆菌、褐球固氮菌和紫色直丝链霉菌。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上述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照设定的比例称取各单一菌粉,然后将所述各单一菌粉混合,制得复合微生物;
步骤2,按照设定的比例称取所述复合微生物、木炭粉、葡萄糖和/或蔗糖、硫酸铵、磷酸氢二钾、硫酸镁和硼酸钠,然后各原料组分添加在一起,搅拌,混合,制得所述微生物制剂。
优选地,所述木炭粉的目数≥100目。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微生物制剂的应用,将微生物制剂用清水稀释为悬浊液,然后分别在水稻秧苗的1叶1心期、2叶1心期、3叶1心期和拔节孕穗期,在稻田中均匀喷施一次所述悬浊液。
优选地,所述微生物制剂的稀释倍数为30-50倍。
优选地,所述微生物制剂的用量为每次15-30kg/hm2。
将本发明的微生物制剂用于水稻种植,能促进水稻秧苗根系的发育和生长,提高秧苗的素质,增加稻谷的产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04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门禁监控装置
- 下一篇:基于智能导航的交通路口信号控制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