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信息诱骗干扰的近红外量子导引目标探测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88478.4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2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力飞;张同意;李东坚;康岩;薛瑞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42B15/01 | 分类号: | F42B15/01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胡菀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息 诱骗 干扰 红外 量子 导引 目标 探测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抗信息诱骗干扰的近红外量子导引目标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窄脉冲激光器(1),设置在窄脉冲激光器(1)出射光路上的参量下转换器(2),依次设置在参量下转换器(2)出射光路上的窄带滤波器(3)和双色镜(4),依次设置在双色镜(4)反射光路上的光延时器(5)和第一单光子探测器(6),依次设置在双色镜(4)透射光路上的待测目标(7)、参量上转换器(8)和第二单光子探测器(9),以及分别与第一单光子探测器(6)和第二单光子探测器(9)相连的量子关联处理器(10);
所述窄脉冲激光器(1)作为泵浦光源,发出泵浦信号;
所述参量下转换器(2)用于将泵浦信号转化为量子纠缠的近红外探测信号和参考信号;
所述窄带滤波器(3)用于将光路中未转化的泵浦信号滤除;
所述双色镜(4)用于将近红外探测信号和参考信号进行光路分离;
所述光延时器(5)用于将参考信号延时,并由第一单光子探测器(6)探测;
所述待测目标(7)为镜面反射体或漫反射体,近红外探测信号经待测目标(7)反射后形成目标回波信号;
所述参量上转换器(8)用于将目标回波信号转化为倍频信号,并由第二单光子探测器(9)探测;
所述量子关联处理器(10)用于接收第一单光子探测器(6)和第二单光子探测器(9)探测的信号,并计算两路信号的量子纠缠关联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信息诱骗干扰的近红外量子导引目标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窄脉冲激光器(1)出射激光中心波长为532±0.1nm,脉宽小于100ps。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信息诱骗干扰的近红外量子导引目标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量下转换器(2)的工作模式为周期极化非线性晶体准相位匹配模式,执行参量下转化操作,其转化得到的近红外探测信号波长为1550nm,参考信号波长为810n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信息诱骗干扰的近红外量子导引目标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窄带滤波器(3)为532nm带阻滤波器;
所述双色镜(4)为同时镀有810nm高反膜和1550nm高透膜的石英玻璃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信息诱骗干扰的近红外量子导引目标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量上转换器(8)的工作模式为周期极化非线性晶体准相位匹配模式,执行参量上转化操作,其转化得到的倍频信号波长为775n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抗信息诱骗干扰的近红外量子导引目标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延时器(5)为光程连续可调延时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信息诱骗干扰的近红外量子导引目标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单光子探测器(6)和第二单光子探测器(9)的工作介质均为硅基盖革模式雪崩光电二极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信息诱骗干扰的近红外量子导引目标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量子关联处理器(10)具有多通道采集功能。
9.一种抗信息诱骗干扰的近红外量子导引目标探测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窄脉冲激光器(1)发出的泵浦信号通过参量下转换器(2)转化为量子纠缠的近红外探测信号和参考信号;
2)利用窄带滤波器(3)将光路中未转化的泵浦信号滤除,再利用双色镜(4)将近红外探测信号和参考信号进行光路分离;
3)利用光延时器(5)将参考信号延时,并利用第一单光子探测器(6)进行探测;
4)近红外探测信号被待测目标(7)反射后,利用参量上转换器(8)将目标回波信号转化为倍频信号,并利用第二单光子探测器(9)进行探测;
5)将第一单光子探测器(6)和第二单光子探测器(9)探测的两路信号输入到量子关联处理器(10)中,通过计算两路信号的量子纠缠关联特性实现目标的有效探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抗信息诱骗干扰的近红外量子导引目标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5)中,所述目标的有效探测判断依据为:当目标存在时,归一化的量子纠缠关联特性取值为1;当目标不存在或含有信息诱骗干扰信号时,归一化的量子纠缠关联特性取值为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847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缆线槽
- 下一篇:一种河道截流方法及其布置结构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