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YL3蛋白突变体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088289.7 | 申请日: | 2021-0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96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 发明(设计)人: | 张星亮;张小丽;苏琪茹;姜含芳;唐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儿童医院 |
| 主分类号: | C07K14/415 | 分类号: | C07K14/415;C12N15/29;C12N15/82;A01H5/00;A01H6/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5 | 代理人: | 孙占华;张广育 |
| 地址: | 51803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pyl3 蛋白 突变体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PYL3蛋白(PYR样蛋白3)突变体、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YL3蛋白(PYR样蛋白3)突变体、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背景技术
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是植物体内合成的最重要激素之一,在植物响应生物或非生物胁迫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能调控种子萌芽、植物开花/花期、叶片脱落、植物抗寒、抗旱、抗盐等。具体地,ABA能够调控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许多方面,如胚胎和种子的成熟和萌发过程,包括种子干旱抗性、休眠以及贮藏蛋白合成。ABA还参与调控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包括干旱胁迫、冷胁迫和盐胁迫等。另外,ABA能调控果实的发育,在刺激果实内糖的积累、改良果实的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内,ABA信号转导途径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在ABA信号传导的过程中,ABA受体识别ABA是最关键的一步。若ABA受体出现功能障碍,细胞对ABA不能进行正常的识别,即使ABA浓度增加,也不会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相反,ABA受体数量的增加可以增强细胞对ABA的敏感性,使植物在低浓度的ABA情况下敏捷地获得对逆境的抗性。所以说,ABA受体是调控植物抗逆性的关键蛋白之一。
START超家族的PYR/PYL蛋白是近来唯一被认可的ABA受体(包含PYR1和PYL1-13,共14个家族成员),PYR/PYL受体蛋白通过结合ABA产生构象变化,进而通过结合并抑制类型2C蛋白磷酸酶(PP2C)家族成员(包括ABI1(脱落酸脱敏的蛋白1)、ABI2、HAB1(脱落酸超敏感蛋白1)、PP2CA)的酶活,从而释放被PP2C抑制的SnRK2激酶活性,磷酸化激活下游的转录因子ABF/AREB,最终使农作物获得对各种逆境的抗性[1-3]。虽然PYR/PYL家族成员蛋白序列和结构的同源性很高,但是也存一些明显的差异,这可能也是14个成员均能识别结合ABA,却发挥ABA不同生理作用的根本原因。到目前为止,在PYR1/PYL家族14个成员之间在功能上有什么差异尚不清楚。
目前研究发现的PYR/PYL蛋白都必须结合ABA以后,才能高效地结合并抑制PP2C家族蛋白发挥作用。然而,在遇到各种逆境(例如干旱,盐碱地和寒冷)时,植物体内往往不能大量和及时合成释放ABA,使得植物不能积极响应这些胁迫而无法抵御逆境。因此,亟需获得不依赖于ABA就能高效抑制下游PP2C家族蛋白的PYR/PYL蛋白。
Assaf等人[4]最终确定三个PYR1突变体具有较好的组成型抑制HAB1的能力(不依赖ABA或无ABA存在的情况下),但是其效果明显不如PYR1在ABA存在的情况抑制HAB1、ABI1以及ABI2的效果。此外,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利用PYR1这三个突变体的突变位点在PYL2或者PYL9上改造对应的突变体,虽然它们均具有抑制PP2C的能力,但是在抑制效果上存在明显差异,且抑制ABI2的效果也明显不如野生型PYL2在ABA存在的情况下的抑制效果。
此外,Assaf等人的PYR1突变体主要是针对PYR1与HAB1、ABI1或者ABI2相互作用界面上的氨基酸突变,除一个突变位点涉及促进PYR1上Gate6/L6的关闭外,其它两个或三个突变位点位于异源二聚体的相互界面上直接增强PYR1与HAB1、ABI1或ABI2的相互作用。这些突变位点存在一个明显缺点,即消除了野生型PYR1响应ABA后与HAB1、ABI1或者ABI2之间的原有结合力差异,导致PYR1突变体可能无差别地结合HAB1、ABI1或者ABI2。
本发明提供了两类不依赖ABA即可高效抑制下游蛋白HAB1酶活的PYL3蛋白突变体:
第一类突变体完全保留识别结合ABA的能力,并且不依赖ABA也能高效抑制下游蛋白HAB1酶活,如突变体PYL3 V108K V107L V192F;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儿童医院,未经深圳市儿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82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