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高阻值山区的多腔室避雷器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087918.4 | 申请日: | 2021-0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9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 发明(设计)人: | 陈超;曾昌健;许金应;林奋凯;季泽华;陈融;赵怀顺;胡松江;张明磊;务孔永;邢远;祝冬;周媛;丁卫东;申赛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南平市延平区供电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南平供电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河南四达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T4/02 | 分类号: | H01T4/02;H01T4/16 |
| 代理公司: | 洛阳九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6 | 代理人: | 炊万庭 |
| 地址: | 353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阻值 山区 多腔室 避雷器 及其 生产工艺 | ||
1.一种适用于高阻值山区的多腔室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包括一体连接的多腔室间隙避雷器(1)和间隙绝缘子(2),多腔室间隙避雷器(1)和间隙绝缘子(2)同轴对接在一起;
所述多腔室间隙避雷器(1)包括绝缘杆(101)、多个珠型金属电极(102)、第一金属端头(103)和硅橡胶裙套(104),所述多个珠型金属电极(102)沿绝缘杆(101)长度方向呈直线型排列安装,并且每两个珠型金属电极(102)之间设有穿透孔(105),硅橡胶裙套(104)套设在绝缘杆(101)和珠型金属电极(102)外侧;所述第一金属端头(103)设置在远离间隙绝缘子(2)的一端;所述间隙绝缘子(2)包括环氧棒(201)、间隙绝缘子本体(202)、高压端电极(203)、引弧棒(204)、放电螺杆(205)和第二金属端头(206),所述间隙绝缘子本体(202)套接在环氧棒(201)上,所述高压端电极(203)和放电螺杆(205)分别设置于环氧棒(201)的两端,高压端电极(203)连接有引弧棒(204),放电螺杆(205)通过连接管(209)固定在环氧棒(201)端头,引弧棒(204)和放电螺杆(205)分别连接有第一放电球(207)和第二放电球(208),第一放电球(207)和所述第二放电球(208)之间形成空气间隙(210),第二金属端头(206)设置在远离多腔室间隙避雷器(1)的一端;
所述多腔室间隙避雷器(1)的绝缘杆(101)通过导电件(3)与间隙绝缘子(2)的连接管(209)导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高阻值山区的多腔室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放电球(207)和第二放电球(208)的重心位于非同一平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高阻值山区的多腔室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放电螺杆(205)的第二放电球(208)与引弧棒(204)的第一放电球(207)之间的距离为30~5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高阻值山区的多腔室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杆(101)为过氧化物固化的有机硅绝缘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高阻值山区的多腔室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端电极(203)和连接管(209)上均设有阻潮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高阻值山区的多腔室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橡胶裙套(104)与间隙绝缘子本体(202)为一体成型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高阻值山区的多腔室避雷器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将多个珠型金属电极沿绝缘杆长度方向呈直线型排列安装在绝缘杆上,并使每两个珠型金属电极之间预留有穿透孔,得到多腔室间隙避雷器的芯体,备用;
步骤二、其次,先将间隙绝缘子的环氧棒的两端分别与高压端电极和连接管扣压形成一个整体,并在硫化机模具里独立制造成型,接着将引弧棒扣压在高压端电极上的压接孔内,再将放电螺杆拧紧在连接管上,使放电螺杆的第二放电球与引弧棒的第一放电球在30~50mm的距离内,形成一个固定空气间隙;并得到间隙绝缘子半成品,备用;
步骤三、接着,将多腔室间隙避雷器的芯体与间隙绝缘子半成品对接,使多腔室间隙避雷器的一端通过导电件与间隙绝缘子安装连接管的一端导电连接,多腔室间隙避雷器的另一端安装第一金属端头,间隙绝缘子的另一端安装第二金属端头,得到避雷器芯体,备用;
步骤四、然后,避雷器芯体表面涂覆偶联剂,预热,再将经过混炼的硅橡胶一次模压成型于避雷器芯体外侧,得到避雷器半成品;
步骤五、最后,将避雷器半成品再次转入烘干箱中进行硫化,硫化完成后分别在第一金属端头和第二金属端头安装接线柱,即完成适用于高阻值山区的多腔室避雷器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南平市延平区供电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南平供电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河南四达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未经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南平市延平区供电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南平供电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河南四达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791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