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视图散列增强哈希的三维模型特征表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87916.5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7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颜成钢;龚镖;白俊杰;孙垚棋;张继勇;张勇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5/00 | 分类号: | G06T1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朱月芬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视图 增强 三维 模型 特征 表示 方法 | ||
1.一种基于多视图散列增强哈希的三维模型特征表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立体对象多视图特征表示,即得到前期特征;
步骤2、计算视图关系矩阵;
步骤3、基于视图关系矩阵进行特征融合与增强,得到增强特征;
步骤4、利用损失函数和梯度下降算法实现参数优化,得到基于多视图散列增强哈希的三维模型特征表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视图散列增强哈希的三维模型特征表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具体操作如下:
假定是一组立体对象,其原始特征为:
其中,dm为第m个视图的维度,M即视图的数量,N是对象的数量;集成的二进制代码矩阵其中bi是与oi关联的二进制代码,并且q是代码长度;
建立用于获取立体对象多视图特征表示的特征提取算法模型;所述的特征提取算法模型是以原始特征X作为输入的CNN模型,其网络结构和VGG16完全相同;因此,将VGG16算法模型记为Q为利用计算得到的前期特征;即且Q的维度承接X,为M×N×C,M是视图的数量,N是立体对象的数量,C是类目的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视图散列增强哈希的三维模型特征表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
计算视图关系矩阵:
定义视图关系矩阵生成函数ε(Q)如下:
因为存在不同的视图空间,所以ε也可以表示成[ε1,…,εM];公式中的表示计算方差;将函数ε(Q)对于输入Q时的输出结果记为E,即E=ε(Q),所述的E即视图关系矩阵,对视图关系矩阵E做归一化,得到归一化后的视图关系矩阵log{E},具体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视图散列增强哈希的三维模型特征表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具体操作如下:
实现特征的融合与增强;
将融合后的特征即增强特征记为H,采用以下公式表示融合过程:
其中以及都表示从1到M是向量的自连接操作;其中自连接操作的第二个参数表示自复制的次数;是d维度中的排序函数;能够将E转换为离散控制向量,因此E仅确定视图之间的顺序,而融合强度由常数参数vi进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视图散列增强哈希的三维模型特征表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具体操作如下:
通过步骤3,能够得到增强特征H,采用符号函数将增强特征H转化为二进制代码矩阵B,即B=sgn(H);得到的二进制代码矩阵B为最终输出特征,即哈希形式的特征表示;
由于特征提取算法模型包含了许多的卷积结构,卷积内部有权重参数;因此,只有使用梯度下降优化方法,让算法模型不断训练,才能让VGG16从原始特征X中提取出可用的前期特征Q,并实施后续的特征融合与增强过程,即得到增强特征H,以及最后输出即哈希形式的特征表示B;以下为损失函数的具体内容:
损失函数基于最终输出特征B设计,梯度下降优化进行时,需要对每个视图空间中的每两个三维对象都施加相同的损失函数;首先,定义第m个视图空间中的任意两个三维对象o1,o2,它们对应的哈希形式的特征表示记为b1,b2,已知b1,b2∈B;其次,通过松弛映射,将b1,b2的值从{-1,+1}q映射到[-1,+1]q;然后,通过预先标注的标签信息判断o1,o2是否是相似对象,当o1,o2是相似对象时定义y=1,否则y=-1;最后,定义第m个视图空间中的损失函数如下:
其中||·||1是1范数,|·|是绝对值,α0是边界控制参数,损失函数的第三项(即α(|||b1|-1||1+|||b2|-1||1)这一项)是正则项,能够避免梯度消失;在其他的视图空间中,也使用相同形式的损失函数,总体的损失函数为各个视图空间的损失函数之和;
通过基于总体的损失函数的梯度下降优化算法,对特征提取算法模型中的权重参数进行更新与优化,最终输出基于多视图散列增强哈希的三维模型特征表示B,即最终输出特征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791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