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4G通讯的电子秤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87843.X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3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詹娜;刘铁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国家高新技术计量站;国家数字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G23/01 | 分类号: | G01G23/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戴龙泽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通讯 电子秤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4G通讯的电子秤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对第一电子秤进行连接操作,第一电子秤将第一编号和第一存储模块中所存储的第一历史称重信息传输至4G传输网关;步骤S20,4G传输网关根据第一编号从第二存储模块中获取与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原始特征直线;步骤S30,4G传输网关根据第一历史称重信息和第一原始特征直线判断第一电子秤是否存在作弊情况;步骤S40,若存在作弊情况,4G传输网关基于第一控制信号反馈第一提示信号至第一电子秤上以进行LED灯提示。本发明,适用检测人员在现场对于若干电子秤进行快速检测,对于电子秤作弊能够实现检测有效性,不会存在检测滞后问题,且检测方式快捷和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4G通讯的电子秤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电子秤存在作弊情况,现有的监控方法中,即使后台能够检测到电子秤作弊,也需要监督人员实时去现场进行电子秤的防作弊检测,防作弊检测的方式主要通过监督人员亲自放置若干标准砝码以进行检测,当面对市场上存在100多个电子秤时,单独一个监督人员去重复执行检测操作,检测效率低下,由于这种检测操作存在滞后性,容易存在漏检问题。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4G通讯的电子秤检测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4G通讯的电子秤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对第一电子秤进行连接操作,第一电子秤将第一编号和第一存储模块中所存储的第一历史称重信息传输至4G传输网关;
步骤S20,4G传输网关根据第一编号从第二存储模块中获取与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原始特征直线;
步骤S30,4G传输网关根据第一历史称重信息和第一原始特征直线判断第一电子秤是否存在作弊情况;
步骤S40,若存在作弊情况,4G传输网关基于第一控制信号反馈第一提示信号至第一电子秤上以进行LED灯提示。
优选地,对第一电子秤进行连接操作包括:
步骤S11,将4G通讯卡插入第一电子秤的4G接口内;
步骤S12,第一电子秤基于4G协议与4G传输网关建立无线连接。
优选地,步骤S30具体包括:
步骤S41,4G传输网关根据第一历史称重信息计算第一实际特征直线;
步骤S42,根据第一实际特征直线和第一原始特征直线计算实际误差;
步骤S43,判断实际误差是否在预设范围内,若实际误差不在预设范围内则存在作弊情况,否则不存在作弊情况。
优选地,第一电子秤包括4G接口、第一存储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显示模块、第一AD转换器、与第一AD转换器连接的第一称重传感器,第一存储模块、第一显示模块、第一AD转换器和USB接口均与第一控制模块连接。
优选地,第一历史称重信息包括至少两次称重信息,称重信息包括对商品进行一次称重后所显示的第一称重值和与第一称重值对应的第一AD值。
优选地,4G传输网关包括4G远程路由器。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适用于没有通讯模块的第一电子秤进行现场检测:监督人员利用现有的4G通讯卡插入第一电子秤的4G接口内,建立第一电子秤与4G传输网关之间无线连接,以将历史的称重数据反馈至4G传输网关,实现快速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4G通讯的电子秤检测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第一实施例中步骤S10“对第一电子秤进行连接操作”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基于4G通讯的电子秤检测方法第一实施例步骤S30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国家高新技术计量站、国家数字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未经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国家高新技术计量站、国家数字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78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