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草型湖泊底栖动物采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87464.0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64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心愿;潘保柱;刘智琦;李刚;赵晓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80/00 | 分类号: | A01K80/00;A01K7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杨洲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草 湖泊 动物 采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草型湖泊底栖动物采集器,包括外壳、切板、网兜、负重卡板以及双重拉绳,所述外壳固定在网兜下方,外壳上部与双重拉绳连接,外壳内部安装切板,外壳外部与负重卡板连接;切板可配合双重拉绳完成对表层沉积物的切割;网兜可防止采集样品过程中底栖动物逃逸,还可以用来对样品的初次筛选;负重卡板可根据外壳外部的刻度线确定采集器采集表层沉积物的厚度;双重拉绳分别与外壳和切板连接,并分别完成采集器的下降和上升操作。该草型湖泊底栖动物采集器操作方便,可以对草型湖泊中沉水植物和表层沉积物中的底栖动物同时采集,并能提高取样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生态环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草型湖泊底栖动物采集器。
背景技术
底栖动物是生活在水体底部的动物群落。除定居和活动生活的以外,栖息的形式多为固着于岩石等坚硬的基体上和埋没于泥沙等松软的基底中。此外还有附着于植物或其他底栖动物的体表的。多数底栖动物长期生活在底泥中,具有区域性强,迁移能力弱等特点,对于环境污染及变化通常少有回避能力,其群落的破坏和重建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且多数种类个体较大,易于辨认;同时,不同种类底栖动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及对污染等不利因素的耐受力和敏感程度不同。根据上述特点,利用底栖动物的种群结构、优势种类、数量等参量可以确切反应水体的质量状况。针对草型湖泊,由于其湖底生长大量沉水植物,为许多底栖动物提供了栖息、生产等场所。所以,在对草型湖泊底栖动物进行调查研究时,除了沉积物表层的底栖动物外,附着在沉水植物上的底栖动物也是不可忽视的。为了保证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普遍性,对附着于沉水植物上的底栖动物的采集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研制一款能够同时采集沉水植物和表层沉积物的底栖动物采集器尤为必要。
目前针对大型河流、湖泊、水库的底栖动物采集器主要包括Allen采泥器、Kellen采泥器、Eckman采泥器、Peterson采泥器、Ponar采泥器、柱状采泥器等。这些采泥器的工作原理都是将湖底的表层泥样采集出来,再对底泥进行筛洗,最后对筛洗后的底栖动物进行分样(拣选)、标签和保存(固定)。但对于草型湖泊而言,这些采泥器均不能很好的将沉水植物和表层泥样同时采集,或采集效果很差。总而言之,现在的底栖动物采集器已经不能满足目前水生态系统研究中对草型湖泊底栖动物采集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草型湖泊可快速且能同时采集沉水植物和表层沉积物中底栖动物的采集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草型湖泊底栖动物采集器,包括外壳、网兜、负重卡板、双重拉绳和切板;
所述外壳为中空结构,外壳前壁和后壁内部中空有夹层,外壳上部四个脚设有拉环,左侧两个所述拉环上安装左外壳钢丝拉线,右侧两个所述拉环上安装右外壳钢丝拉线,外壳顶部左右两边设有外壳连接孔,外壳内壁四周设有切板拉槽,外壳顶部前后两边设有前切板拉孔和后切板拉孔;
所述网兜包括网口端的正方形钢框、顶端的连接口和收集杯,所述连接口与所述收集杯连接,所述正方形钢框上有网兜连接孔,所述网兜通过所述网兜连接孔与所述外壳连接孔对接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上方;
所述负重卡板为钢质材料,分为左右两部分,所述负重卡板左右两部分通过侧面连接孔和连接栓固定在所述外壳上,所述负重卡板上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高度低于外壳的高度,铅块通过铅块上的固定孔放置于负重卡板的固定柱上,所述固定孔的内径大于固定柱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74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