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D-InSAR技术与图像加权叠加的沉降监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086848.0 | 申请日: | 2021-0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7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 发明(设计)人: | 杨学志;李克冲;董张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G01S13/90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陆丽莉;何梅生 |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insar 技术 图像 加权 叠加 沉降 监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D-InSAR技术与图像加权叠加的沉降监测方法,其特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公共主影像选择方法从SAR影像数据库中选取多幅公共主影像;
步骤1.1.对SAR影像数据库中的每幅SAR影像进行SAR数据预处理,得到校正后的SAR影像;
步骤1.2.利用式(1)计算第l幅影像的距离正则化的平均值dl:
式(1)中,l表示SAR影像数据库中的SAR影像的序号;Bi,l表示在影像l的正则化距离计算过程中第i幅校正后的SAR影像与第l幅校正后的SAR影像之间的垂直空间基线,Bc表示垂直空间基线的临界值;Ti,l表示在第l幅校正后的SAR影像的正则化距离计算过程中第i幅校正后的SAR影像与第l幅校正后的SAR影像之间的时间基线,Tc表示时间基线的临界值;fi,l表示在第l幅校正后的SAR影像的正则化距离计算过程中第i幅校正后的SAR影像与第l幅校正后的SAR影像之间的多普勒质心频率差,fc表示多普勒质心频率差的临界值;N表示第l幅影像在干涉图生成过程中参与生成的干涉像对个数;
步骤1.3.从SAR影像数据库中选取前m幅最小的平均值所对应的SAR影像作为公共主影像;
步骤2.将m幅公共主影像分别与其余M-m幅校正后的SAR影像进行基线估算并生成连接图;其中,M为SAR影像数据库中SAR影像数量;
步骤3.根据数字高程模型DEM、SAR影像对应的轨道数据以及连接图,对校正后的SAR影像进行处理并生成若干幅干涉图;
步骤4.对所有干涉图进行滤波处理并计算其相干性;
步骤5.对每幅滤波处理后的干涉图进行相位解缠,得到解缠后的干涉图,再对解缠后的干涉图剔除相干性差的干涉图,从而得到剔除后的干涉图;对剔除后的干涉图进行轨道精炼和重去平处理,得到重去平后的干涉图;计算重去平后的干涉图中相干点的数量,并选取相干点数量最高的干涉图作为参考干涉图;
步骤6.干涉图的加权叠加;
步骤6.1.当重去平后的干涉图中的相干点的数量小于参考干涉图中相干点数量的一半时,将重去平后的干涉图的权重设置为0,否则,设置为1;
步骤6.2.将所有重去平后的干涉图根据其对应的权重进行叠加,从而得到叠加后的相位图;
步骤7.将所述相位图进行相位转形变的处理并经过地理编码后生成形变图,用于监测沉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684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