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广角微型内窥镜光学成像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85231.7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2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智;崔德贤;陈弈蓉;迟锋;易子川;杨健君;水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主分类号: | G02B23/24 | 分类号: | G02B23/24;G02B13/00;G02B13/06;A61B1/00 |
代理公司: | 广东雅商律师事务所 44652 | 代理人: | 王向东 |
地址: | 5284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广角 微型 内窥镜 光学 成像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广角微型内窥镜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六片共轴球面折射镜,沿光轴从物方到像方依次排序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一透镜的物面侧为平面,像面侧为凹面;第二透镜的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第三透镜的物面侧为平面,像面侧为凸面;第四透镜的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凹面;第五透镜的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平面;第六透镜的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平面,本发明广角微型内窥镜光学成像系统成像清晰,通过将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进行合理的搭配,利用各个镜片自身的特点,修正球差、色散、场曲、畸变等,使镜头的视场角达到50°,在像面的1/4英寸CCD上成像,可以观察到大范围的画面。在狭小的空间中不用转动镜头来进行大范围的观察拍摄,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减少了尺寸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特别是一种广角微型内窥镜光学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事业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内窥镜在临床上是目前十分常见的一种医疗工具,它由光源、可弯曲部分以及镜头三个部分组成,内窥镜后面连接着光电传感器CCD或者CMOS;医生可以直接将内窥镜导入到需要检查的位置,通过镜头对病变情况进行实时动态成像,医生可通过图像直观的判断病变的情况,据此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医生亦可在此可视状态下进行精准的手术;对镜头来说,主要是可视距离、视场角、分辨率等因素的影响,随着广角镜头的发展以及高像素芯片的出现,可将超大广角镜头应用到内窥镜中,有利于更好地观察患者情况;电子内窥镜的一个重要领域就是针对子宫癌的诊断,目前主要的诊断手段是超声波和电子宫腔镜,由于超声波技术图像不直接和分辨率不高的缺点,电子内窥镜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子宫癌的定点活检中,如果电子内窥镜的外径大于免于麻醉的8mm限度,用于宫腔检查时就要做麻醉,从而不适宜癌症的早期诊断;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广角医用内窥镜成像系统,有利于小空间的诊疗,使患者在应用电子内窥镜进行检查或治疗的过程中遭受更少的痛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广角微型内窥镜光学成像系统,有利于小空间的诊疗,在狭小的空间中不用转动镜头来进行大范围的观察拍摄,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减少了尺寸空间。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广角微型内窥镜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六片共轴球面折射镜,沿光轴从物方到像方依次排序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面侧为平面,像面侧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的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的物面侧为平面,像面侧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的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的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平面;所述第六透镜的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平面。
所述第一透镜物面的曲率半径为R1,其范围为-100mmR1-120mm,像面的曲率半径为R2,其范围为0.8mmR21.2mm;所述第二透镜物面的曲率半径为R3,其范围为5mmR36mm,像面的曲率半径为R4,其范围为-2.5mmR4-3.5mm;所述第三透镜物面的曲率半径为R5,其范围为20mmR525mm,像面的曲率半径为R6,其范围为-2mmR6-3mm;所述第四透镜物面的曲率半径为R7,其范围为-3.8mmR7-4.6mm,像面的曲率半径为R8,其范围为3.0mmR83.4mm;所述第五透镜物面的曲率半径为R9,其范围为4.1mmR94.5mm,像面的曲率半径为R10,其范围为-53.0mmR10-56.5mm;所述第六透镜物面的曲率半径为R11,其范围为1.7mmR112.1mm,像面的曲率半径为R12,其范围为-11mmR12-13mm。
所述第一透镜上的光焦度为负;所述第二透镜上的光焦度为正;所述第三透镜上的光焦度为正;所述第四透镜上的光焦度为负;所述第五透镜上的光焦度为正;所述第六透镜上的光焦度为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未经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52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