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段控温式RPECT轧辊辊型修复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83585.8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49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军;王英伟;周昊男;刘家杨;杨庭松;杜凤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B27/10 | 分类号: | B21B27/10;B21B28/04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何圣斐;李洪福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段 控温式 rpect 轧辊 修复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分段控温式RPECT轧辊辊型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喷嘴梁、冷却液控制阀、应变片、RPECT轧辊、电磁感应线圈、电磁棒、导电滑环、工控机、动态信号采集系统和变频电源;所述喷嘴梁设置在RPECT轧辊上方,所述喷嘴梁上沿轧辊轴向均匀分布一排冷却液控制阀,所述冷却液控制阀通过控制电缆与工控机连接,所述应变片轴向贴至RPECT轧辊表面,用于测量RPECT轧辊在工作中的径向变化量,所述动态信号采集系统通过应变适调器连接应变片,可时刻反馈轧辊各测试点的径向变化量,并将信号传送至工控机,所述RPECT轧辊设置有中心通孔,中心通孔内置若干电磁棒,所述电磁棒为圆柱状,棒体上设置有环形槽以缠绕电磁感应线圈,所述电磁感应线圈通过导电滑环接至变频电源,为轧辊内置热力混合胀形机制持续提供能量;
所述冷却液控制阀的间距为30mm,每排至少安装11个,且均为受工控机独立控制的可控喷射阀,通过所述工控机来控制各喷嘴喷液速度,进而控制各段冷却强度;所述RPECT轧辊沿轴向均匀分成n个冷却区段,各冷却区段与其上喷嘴一一对应,从左至右将任意冷却区段命名为第Xi区段(i=1,2,3.....n);
所述分段控温式RPECT轧辊辊型修复装置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设置初始参数:电流参数I0,变频电源频率f0,以及调控时间t0,按照以上初始参数接通电磁感应线圈,为RPECT轧辊内置热力混合胀形机制持续提供能量,此时,动态信号采集系统开始进行数据采集,外置冷却系统开始喷射冷却液对轧辊热凸度进行初步降低;
以RPECT轧辊中心为坐标原点,设Y轴为目标辊型曲线对称轴,将曲线表达式输入外部工控机中,以便与实际辊型曲线进行同时显示对比;
然后,工控机待接收动态信号采集系统的信号后,对实际辊型曲线进行实时显示,此时根据需要对辊型曲线进行灵活调控,或对比目标辊型曲线对RPECT轧辊进行辊型修复;
接下来,取实际辊型曲线峰值坐标与坐标原点之间的距离为△X,取在辊面第i区段轧辊径向变化量为Yi,目标辊型曲线径向变化量为Y0,则两条曲线的胀形量差值△Y=Y0-Yi,因此,若△Y6μm,则说明该区段轧辊处于磨损状态,若△Y-6μm,则说明该区段轧辊具有局部热凸度,需要对其进行削弱;
若△X≠0或△Y6μm或△Y-6μm,则此时联合外置冷却系统联合调控辊型;
对于△X≠0,若轧辊位于第Xi区段出现轧辊热凸度峰值,通过以下手段调控:
保持轧辊峰值区段冷却强度,加大第Xi-3、Xi-2、Xi-1三个冷却区段冷却强度,或降低第Xi+1、Xi+2、Xi+3三个区段冷却强度,以向右转移该热凸度;若要扩大转移距离,则对更多第Xi区段左侧喷嘴进行加强喷射;
若要维持转移后辊凸度的大小,则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峰值坐标区段的冷却强度,调控时随时监控工控机上实际辊型曲线峰值,进行变强度、变区段的综合调控;
当△X≠0时向左转移轧辊热凸度与向右转移轧辊热凸度同理;
当△X≠0且|△Y|6μm时,在对轧辊热凸度峰值进行相应的转移后,在对此时轧辊局部磨损处或局部热凸度处施加RPECT磨损补偿策略或辊凸度削弱策略,具体包括:
(1)若RPECT轧辊于第Xi-1、Xi、Xi+1区段出现△Y6μm的局部磨损或剥落,则此时保持第Xi区段冷却强度,同时降低第Xi-1、Xi+1区段冷却强度以对磨损处辊型进行增强,若调控后的磨损补偿量仍未满足要求,则扩大Xi两边的调控域对其冷却强度进行降低,或缩小中间高强度冷却区,调控过程中对辊型进行实时监控,待达到目标辊型曲线后立刻停止调控;
(2)若RPECT轧辊于第Xi-1、Xi、Xi+1区段出现△Y-6μm的局部热凸度,则保持第Xi-1、Xi+1区段冷却强度不变,加强第Xi区段冷却强度以削弱该区段局部辊型,若辊型削弱量仍未满足要求,则扩大包括第Xi区段的高强度冷却区域,调控过程中实时监控辊型,待达到目标辊型曲线后立刻停止调控;
最后,待辊型曲线调控至目标状态时,外部冷却喷嘴继续进行喷射,但降低整体喷射速度,且对轧辊从中间到边部的冷却强度进行逐步均匀衰减,保持以上调控的状态以便维持辊型,直至出现新的局部辊型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358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