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石墨烯量子点的组装微粒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082280.5 | 申请日: | 2021-0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44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 发明(设计)人: | 樊春海;尼古拉斯·科托夫;渠志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密歇根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余永莉 | 
| 地址: | 20003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石墨 量子 组装 微粒子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以及 应用 | ||
1.一种基于石墨烯量子点的组装微粒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1:提供一种石墨烯量子点,将其配制为0.01~1 mg/mL石墨烯量子点溶液;
A2:将适量0.01~1 mg/mL石墨烯量子点溶液与0.01~1 mg/mL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溶液混合均匀,然后向其中加入适量0.2~50 mmol/L稀土离子溶液,室温振荡下孵育,采用半透膜超滤管超滤分离纯化,即可制得一种石墨烯量子点-稀土-超氧化物歧化酶共组装微粒子,其中,石墨烯量子点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质量比为(0.8~1.2):1,所述稀土离子溶液的加入量为每1mg超氧化物歧化酶对应加入10~20 mmol稀土离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1包括:以氧化石墨烯、碳纤维、碳纳米管或炭黑中的任意一种为原料,采用高温混酸氧化法制备,并通过中和、倾析、过滤或半透膜法透析去除杂质,即可制得一种石墨烯量子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2中,所述半透膜超滤管的截留分子量为3000 Da,离心机转速为5000~7000 rpm,离心时间为25~35min。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石墨烯量子点-稀土-超氧化物歧化酶共组装微粒子。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石墨烯量子点-稀土-超氧化物歧化酶共组装微粒子在一氧化氮分子的荧光检测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包括:液体中一氧化氮分子的荧光检测,以及气体中一氧化氮分子的荧光检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液体中一氧化氮分子的荧光检测包括以下步骤:
B1:配制质量浓度为0.001~0.05 mg/mL的石墨烯量子点-稀土-超氧化物歧化酶共组装微粒子的分散液;
B2:向步骤B1制得的石墨烯量子点-稀土-超氧化物歧化酶共组装微粒子的分散液中,按照1:1的体积比分别加入在0~0.5 nM或0.5 nM~5 nM其中一个区间内的浓度梯度的一氧化氮标准溶液,恒温充分反应;
B3: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或酶标仪对步骤B2的反应液进行荧光强度测定,绘制标准曲线;
B4:向步骤B1制得的石墨烯量子点-稀土-超氧化物歧化酶共组装微粒子的分散液中,按照1:1的体积比加入待测液体,恒温充分反应,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或酶标仪进行荧光强度测定,根据步骤B3绘制的标准曲线即可实现待测液体中一氧化氮分子的定量分析,其最低检测限为50 p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B1还包括向所述分散液中加入缓冲溶液,所述缓冲溶液包括:HEPES、MES、PBS缓冲溶液中任意一种,所述缓冲溶液的pH值与待测液体的pH值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气体中一氧化氮分子的荧光检测包括以下步骤:
C1:配制质量浓度为0.01~0.2 mg/mL的石墨烯量子点-稀土-超氧化物歧化酶共组装微粒子的分散液;
C2:向步骤C1制得的石墨烯量子点-稀土-超氧化物歧化酶共组装微粒子的分散液中,以1~10 mL/min的流速分别通入等量的在0~0.5 nM或0.5 nM~5 nM其中一个区间内的浓度梯度的一氧化氮标准气体;
C3: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或酶标仪对步骤C2的反应液进行荧光强度测定,绘制标准曲线;
C4:向步骤C1制得的石墨烯量子点-稀土-超氧化物歧化酶共组装微粒子的分散液中,以同样的流速通入待测气体,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或酶标仪进行荧光强度测定,根据步骤C3绘制的标准曲线即可实现待测气体中一氧化氮分子的定量分析,其最低检测限为50 p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密歇根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密歇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228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