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色注塑TPE可塑性弹性体免充气轮胎及制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78535.0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6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云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7/10 | 分类号: | B60C7/10;B29D30/00;C08L53/02;C08L91/06;C08L23/12;C08L21/00 |
代理公司: | 东莞领航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5 | 代理人: | 曾祥辉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tpe 可塑性 弹性体 充气 轮胎 制作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色注塑TPE可塑性弹性体免充气轮胎及制作工艺,涉及轮胎技术领域,包括支撑内框、外圈以及内圈,在支撑内框的最外侧固定连接有外圈,在支撑内框的最内侧固定连接有内圈,支撑内框包括若干块等距离分布,外圈和内圈同采用TPE‑A的材料制成,支撑内框采用TPE‑B的材料制成,轮胎在空车或载重较轻的情况下,仅外圈的较软胎面与地面接触,让整个轮胎的舒适度高;同时,当轮胎在载重较重的情况下,外圈及外圈衔接体的胎面同时与地面接触,既有效保证了轮胎的舒适度、又大大提升了轮胎的支撑力;TPE‑A和TPE‑B材料均为环保材料,且相融性高,可以同时回收,做到不污染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色注塑TPE可塑性弹性体免充气轮胎及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正在使用的轮胎,大部分都是充气轮胎,充气轮胎利用轮胎内压缩空气的高压承载车辆的载荷,具有良好的乘坐舒适性。但是当充气轮胎被扎破时容易发生漏气,使轮胎承载能力减弱,并会对轮胎胎面产生剧烈磨损或不规则磨损,当胎内充气压力过大时还会发生爆胎,影响车辆行驶安全。因此,研发出一种具有舒适性、安全性和耐用性的非实心免充气轮胎成为汽车和轮胎行业的首要任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公开了免充气轮胎(公开号CN107053954B),该专利内容包括橡胶胎面、基部胶和弹性支撑体,其中,弹性支撑体沿轮胎径向由外向内依次包括外承压环、中部支撑体和内承压环,中部支撑体包括沿周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一轴向通孔;外承压环周向环体内部设置有第一帘布层,内承压环周向环体内部设置有第二帘布层。本发明的免充气轮胎,具有较高的轮胎径向承载刚度和韧性,并且能够将轮胎接地压力均匀离散地传递至中部支撑体,使接地印痕形状优良,具有良好的接地性能。
但是,上述专利的技术效果虽然可以解决传统轮胎免充气的问题,但是在舒适度上,体验感较差,且支撑力和耐疲劳性也不尽如人意,为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双色注塑TPE可塑性弹性体免充气轮胎及制作工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色注塑TPE可塑性弹性体免充气轮胎及制作工艺,解决了现有的免充气轮胎,在舒适度上,体验感较差,且支撑力和耐疲劳性也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色注塑TPE可塑性弹性体免充气轮胎,包括支撑内框、外圈以及内圈,在所述支撑内框的最外侧固定连接有外圈,在所述支撑内框的最内侧固定连接有内圈,所述支撑内框、外圈、内圈三者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支撑内框包括若干块等距离分布,且每块均为波纹形状的支撑体、对称连接在若干块支撑体顶部的两个外圈衔接体以及与若干块支撑体底端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内圈衔接体;
所述外圈位于两个外圈衔接体之间,且与两个外圈衔接体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内圈位于内圈衔接体的内部,且与内圈衔接体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外圈和内圈同采用TPE-A的材料制成,所述支撑内框采用TPE-B的材料制成,所述TPE-A的硬度为50A-75A,所述TPE-B的硬度为90A-98A。
进一步的,所述TPE-A由如下质量份的成分制备而得: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40%-60%、石蜡级白油 25%-45%、聚丙烯10%-25%、耐磨剂 3%-5%、耐热剂 5%-20%、接枝相容剂 3%-10%、纳米橡胶粉 10%-30%以及抗氧化或抗紫外线剂1%-5%;
所述TPE-B由如下质量份的成分制备而得: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10%-30%、石蜡级白油 5%-30%、聚丙烯40%-70%、纳米橡胶粉10%-30%、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5%-25%、耐热剂PPO 5%-20%、耐磨剂 3%-10%以及抗氧化或抗紫外线剂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云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云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85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