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修复和固定关节软骨的装置、试剂盒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077845.0 | 申请日: | 2021-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2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 发明(设计)人: | 杜大江;张长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16 | 分类号: | A61B17/16;A61F2/30;A61F2/46;A61L31/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郎祺 |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修复 固定 关节 软骨 装置 试剂盒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修复和固定关节软骨的装置、试剂盒和方法,该装置包括肋软骨棒、外套筒、钻孔部件和辅助植入部件;钻孔部件包括钻套筒和与该钻套筒内径匹配的钻头;辅助植入部件包括软骨棒套筒和辅助推进件,肋软骨棒为由肋软骨经加工成直径为3‑8mm且小于软骨棒套筒内径的棒状结构,来源于自体、同种异体或异种肋软骨。该装置采用肋软骨加工成软骨棒,可与待固定关节软骨及骨床松质骨形成良好的生物结合界面,而且可采取的肋软骨充足,易于切削成型,可以大量生产;软骨棒表面可以通过切削与关节面塑形,并具有同关节软骨相似的生物力学特性。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操作性强,简单快速,为相关股软骨损伤的修复性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一种用于修复和固定关节软骨的装置、试剂盒和方法。
背景技术
骨钉被用于人体骨折部位、脊柱部位等的体内固定,特别是用于将小骨碎片固定在一起。申请号为EP89305627.5的现有专利公开了一种骨针,为了解决移除钻头后,碎片容易错位的技术问题,将骨钉设计为以骨棒的形式插入需固定部位,此外,其采用生物体内可吸收的聚合物材料。但是该专利提供的产品在实施过程中,其生物组织学及力学性质与关节软骨具有很大差异,无法有效修复和固定设计关节面的骨软骨。
肋软骨是透明软骨,本身细胞含量极少,且细胞包埋于软骨基质中,有免疫屏蔽的作用;主要成分硫酸软骨素和胶原蛋白均为安全成分,可作为植入材料,其他成分含量也很少。目前,肋软骨移植已常规被应用于外耳和气管重建,肋骨软骨结合部被用于指间关节、掌指关节、下颚关节、肘关节及腕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与重建。此外,申请号为201910330808.9和201310192619.2的发明专利公开了用肋软骨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其力学性质与关节软骨相近,几乎没有免疫排异反应,且肋软骨可与骨床形成稳定的生物结合。
综上所述,肋软骨适用于修复和固定关节软骨,如碎裂或剥脱关节面骨软骨骨块、自体移植修复骨软骨柱等,但目前未有将肋软骨削成软骨棒或软骨骨针用于碎裂或剥脱关节面骨软骨骨块、自体移植修复骨软骨柱等的相关报道。此外,辅助软骨骨棒固定的装置也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修复和固定关节软骨的装置、试剂盒和方法,软骨棒表面可以通过切削与关节面塑形,并具有同关节软骨相似的生物力学特性;软骨棒深部与骨床松质骨形成生物骨软骨界面,实现稳固的长期生物固定。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关节面软骨固定材料的生物学特性,并能够避免在操作过程中的骨软骨错位的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了一种用于修复和固定关节软骨的装置,包括肋软骨棒、外套筒、钻孔部件和辅助植入部件;
上述钻孔部件包括钻套筒和与该钻套筒内径匹配的钻头;
上述辅助植入部件包括软骨棒套筒和辅助推进件。
进一步地,上述肋软骨棒为由肋软骨经加工成直径为3-8mm且小于软骨棒套筒内径的棒状结构。
进一步地,上述肋软骨来源于自体肋软骨、同种异体肋软骨或异种肋软骨。
进一步地,上述外套筒的底端设置有防止滑动的锯齿。
进一步地,钻套筒和软骨棒套筒的外径均与外套筒的内径大小相同。
进一步地,钻套筒和软骨棒套筒的上端均固定一限位部件。
进一步地,外套筒、钻套筒和软骨棒套筒为金属材质。
进一步地,上述辅助推进件为金属圆柱体,其直径小于或等于肋软骨棒的直径。
进一步地,上述金属圆柱体的顶端设置有把手;该把手为圆饼状或长方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未经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78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