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量子点色转换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77746.2 | 申请日: | 2021-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8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陶金;李阳;赵永周;梁静秋;王惟彪;秦余欣;李香兰;郭广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33/50 | 分类号: | H01L33/50;H01L27/15 |
代理公司: | 长春中科长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8 | 代理人: | 高一明;郭婷 |
地址: | 130033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量子 转换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量子点色转换层及其制备方法,其中的量子点色转换层包括相压合的透明基板和微流道基板,微流道基板包括至少一个像素点,像素点包括至少一组用于注入量子点溶液的量子点位、用于实现量子点溶液流入的进液孔和用于实现量子点溶液流出的出液孔,像素点中各量子点位的入口与出口分别通过互不交叉的微流道与对应的进液孔和出液孔相连通,在每组量子点位内注入有量子点溶液,其在光固化后形成用于实现颜色转换的量子点。本发明提供的量子点色转换层只需要一块微流道基板,即可同时实现不同颜色的色彩转换,量子点中不掺杂光刻剂,不会使量子点退化,因此不会降低量子点的转换效率,不造成量子点的大量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纳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量子点色转换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制备高密度、微像素尺寸的量子点色转换层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为喷墨打印和光刻胶掺杂图形化。喷墨打印具有均匀性难以控制且易出现“咖啡环效应”的特点,且在图形小于20μm以下时难以实现。而光刻胶掺杂图形化虽然可以实现10μm以下小尺寸的量子点色转换层的制备,但是掺杂的光刻剂容易使量子点退化,降低其转化效率,造成大量的量子点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微流控技术制备的量子点色转换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操作简便、成本低,可制备出小尺寸像素的量子点色转换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具体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量子点色转换层,包括相压合的透明基板和微流道基板,微流道基板包括至少一个像素点,像素点包括至少一组用于注入量子点溶液的量子点位、用于实现量子点溶液流入的进液孔和用于实现量子点溶液流出的出液孔,像素点中各量子点位的入口与出口分别通过互不交叉的微流道与对应的进液孔和出液孔相连通,在每组量子点位内注入有量子点溶液,其在光固化后形成用于实现颜色转换的量子点。
优选地,当像素点为一个时,各组量子点位的入口与出口分别通过一条微流道与对应的进液孔和出液孔相连通。
优选地,当像素点为至少两个时,各个像素点中转换为相同颜色的量子点位的入口与出口按照注液顺序依次通过微流道连通,且首个注液的量子点位通过微流道与对应的进液孔连通,最后注液的量子点位通过微流道与对应的出液孔连通,或者每个像素点中的各组量子点位的入口与出口分别通过一条微流道与对应的进液孔和出液孔相连通。
优选地,每个像素点分别包括两组量子点位,分别为红光量子点位和绿光量子点位。
优选地,每个像素点中,按照红光量子点位、绿光量子点位的顺序逐行排列,或者相邻的两个像素点中,一个像素点按照红光量子点位、绿光量子点位的顺序逐行排列,另一个像素点按照绿光量子点位、红光量子点位的顺序逐行排列。
优选地,透明基板压合于微流道基板的上侧或下侧,透明基板为玻璃、石英、PMMA、聚合物、PI、PET、PVA、PEN或PDMS。
优选地,在微流道基板上或在透明基板上对应于两组量子点位之间的位置制备有隔离栅。
优选地,在隔离栅的上侧或下侧贴附有滤光膜。
本发明提供还一种量子点色转换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像素点的分布设计和制作带有图案的掩模基板;其中,像素点包括至少一组用于注入量子点溶液实现原始光颜色转换的量子点位、用于实现量子点溶液流动的微流道;
S2、将掩模基板与微流道基板贴合,在微流道基板上制备微流道、量子点位,并在微流道基板上钻有用于实现量子点溶液流入、流出的进液孔和出液孔,再将微流道基板与透明基板压合;
S3、通过进液孔将量子点溶液注入微流道基板,经微流道互不交叉的流入对应的量子点位再经出液孔流出,量子点位内的量子点溶液在光固化后形成量子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77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