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列车及其散热系统、散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76418.0 | 申请日: | 2021-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49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樊运新;毛业军;刘强;朱茂华;易柯;杨天智;李仕林;李时民;徐力;杨胜;陈诗文;付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曾利平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列车 及其 散热 系统 方法 | ||
1.一种轨道列车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取热装置,用于收集发热设备的热量,并将所述热量存储于液态导热介质中;
设于所述取热装置出口或入口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取热装置出口或入口内液态导热介质的温度;
与所述取热装置连接的热传递装置,所述热传递装置,用于将存储有热量的液态导热介质传递给走行风散热装置,以及将冷却后的液态导热介质传递给所述取热装置;
与所述热传递装置连接的走行风散热装置,所述走行风散热装置,用于利用走行风对流入的液态导热介质进行散热;
调节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取热装置出口或入口内液态导热介质的温度控制所述走行风散热装置中散热模块的开启数量,或者控制所述走行风散热装置中散热模块的开启数量和所述走行风散热装置中液态导热介质的流量,使所述取热装置出口或入口内液态导热介质的温度在对应阈值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列车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行风散热装置采用分布式结构,所述走行风散热装置包括多条散热支路;每条所述散热支路均包括多个依次串接或并联的散热模块;在每条所述散热支路的输入端设有输入阀门,在每条所述散热支路的输出端设有输出阀门;每条所述散热支路的输入端均与所述热传递装置的导热管道连接,每条所述散热支路的输出端均与所述热传递装置的回流管道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列车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行风散热装置设于车顶、车底或列车侧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列车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为相变散热装置,所述相变散热装置包括下腔体、设于所述下腔体内的流通管道、上腔体以及平行层叠布置的多层相变热管;所述相变热管的蒸发段设于所述下腔体内,所述相变热管的冷凝段设于所述上腔体内;在相变热管的冷凝段、相邻两层相变热管之间均设有翅片,至少部分所述翅片位于风道内。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轨道列车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热传递装置连接的车载冷却装置;
所述调节装置还用于计算所有发热设备的总发热功率,根据所述总发热功率控制所述走行风散热装置的启动,或者控制所述走行风散热装置和所述车载冷却装置的启动。
6.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轨道列车的散热系统进行散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收集发热设备所产生的热量,将所述热量存储于液态导热介质中;
步骤2:获取取热装置出口或入口内液态导热介质的温度;
步骤3:根据所述取热装置出口或入口内液态导热介质的温度控制所述走行风散热装置中散热模块的开启数量,或者控制所述走行风散热装置中散热模块的开启数量和所述走行风散热装置中液态导热介质的流量,使所述取热装置出口或入口内液态导热介质的温度在对应阈值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散热模块的开启数量,或者散热模块的开启数量和液态导热介质的流量控制过程为:
当所述取热装置出口或入口内液态导热介质的温度高于对应的阈值范围时,增加散热模块的开启数量,或者增加散热模块的开启数量和增大液态导热介质的流量;
当所述取热装置出口或入口内液态导热介质的温度低于对应的阈值范围时,减少散热模块的开启数量,或者减少散热模块的开启数量和减小液态导热介质的流量;
所述阈值范围根据发热设备的工作温度范围来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641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