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决策值选取初始聚类中心改进的K-means算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076198.1 | 申请日: | 2021-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4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 发明(设计)人: | 彭显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 |
| 代理公司: | 昆明金科智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6 | 代理人: | 杨钊霞 |
| 地址: | 650504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决策 选取 初始 中心 改进 means 算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决策值选取初始聚类中心改进的K‑means算法,操作如下:输入:数据集D,聚类簇数k;输出:聚类结果C。Step1.对D中的每个数据对象,计算样本点xi的局部密度ρi,计算样本点xi的相对距离δi;Step2.根据样本点xi的局部密度和相对距离计算决策值γi,并按照决策值大小进行降序排列,构造以样本点总数n为横轴,决策值γ为纵轴的决策值图;Step3.根据输入的聚类簇数,自动选取k个远离平滑区域,且决策值较大的样本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Step4.根据距离最近原则确定样本点所属簇标记,将样本点xj划入相对应的簇;Step5.利用各簇的中位数代替原来的平均值,重新计算新的聚类中心μ′i;如果μ′i≠μi,则更新聚类中心,转至step4;否则,算法收敛,输出最终聚类结果,聚类结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学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决策值选取初始聚类中心改进的K-means算法。
背景技术
聚类是把一个数据对象集划分为多个簇的过程,使得簇内的对象相似程度高,但与其他簇中的对象差别尽可能大]。聚类算法作为数据挖掘的一种重要工具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图像模式识别、生物学、边界检测等。正因为聚类分析的广泛应用,国内外学者针对不同的数据对象提出了许多聚类方法,其中比较经典的有基于划分的K-means算法、基于网格的STING(STatistical INformation Grid)算法、基于密度的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算法,近几年研究者提出的最新算法有近邻传播AP(Affinity Propagation)算法,该算法通过选定的偏向参数,不断更新每个数据点的归属度和吸引度来完成聚类,算法可以自行确定聚类数,但时间复杂度较高。Rodriguez等人于2014 年提出了一种快速搜索密度峰值聚类算法CFSFDP(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以数据点的局部密度和相对距离为基础绘制决策图,选取决策图中密度峰值点作为簇中心,并将其余非聚类样本点划分到最近的聚类中心所在的簇中实现聚类。
发明内容
该算法改进思路主要分两个步骤进行聚类:
S1、选取初始聚类中心;通过计算每个样本点的密度和距离,并相乘求得决策值,选取决策值较大的k个样本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点;
S2、聚类;按传统的K-means算法进行聚类,但在聚类过程中用各簇的中位数代替均值进行后续聚类中心的迭代,消除离群点对聚类结果的影响;
IKDV算法主要步骤如下:
输入:数据集D,聚类簇数k;
输出:聚类结果C;
Step1.对D中的每个数据对象,计算样本点xi的局部密度ρi,计算样本点xi的相对距离δi;
Step2.根据样本点xi的局部密度和相对距离计算决策值γi,并按照决策值大小进行降序排列,构造以样本点总数n为横轴,决策值γ为纵轴的决策值图;
Step3.根据输入的聚类簇数,自动选取k个远离平滑区域,且决策值较大的样本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μ1,μ2…,μk};
Step4.根据距离最近原则确定样本点xj(1≤j≤n)所属簇标记:将样本点xj划入相对应的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61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