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76090.2 | 申请日: | 2021-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68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温伟根;程江;许一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7/02 | 分类号: | F25B4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刘文求;王永文 |
地址: | 528313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载冷式 油气 回收 装置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当执行制冷模式时,第一制冷机构、第二制冷机构以及化霜机构开始工作、第一开关阀组开启、第二开关阀组关闭;第一制冷机构对第一油气冷凝器返回的载冷剂降温,第二制冷机构对第二油气冷凝器返回的载冷剂降温,化霜机构对尾气加热器返回的化霜剂升温;外部油气依次经过第一油气冷凝器、第二油气冷凝器以及尾气加热器处理后再输出;当执行化霜模式时,第一制冷机构和第二制冷机构停止工作、化霜机构开始工作、第一开关阀组关闭、第二开关阀组开启;化霜机构输出化霜剂至第二油气冷凝器;本申请公开的控制方法,可解决第二油气冷凝器的结霜问题,提高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工作时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回收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油气的种类复杂、油气流量变化大以及油气温度变化大的问题,在采用冷凝法回收油气的过程中,存在油气负荷变化大的难点;此外,由于油气组分中含有重组分和轻组分,且含有一定水蒸汽,在采用冷凝法进行油气回收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油气在换热器表面结霜的问题。
现有的基于冷凝法的油气回收装置一般采用直接冷凝法,制冷系统兼具冷凝油气和化霜两大功能,系统复杂、化霜效果差,且系统运行时的稳定性差,此外,现有的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未提及如何处理换热器结霜问题。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可解决第二油气冷凝器的结霜问题,提高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包括控制装置、第一油气冷凝器、第二油气冷凝器、尾气加热器以及分别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第一制冷机构、第二制冷机构、化霜机构、第一开关阀组和第二开关阀组,所述第一油气冷凝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制冷机构以及第二油气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二油气冷凝器分别与所述第二制冷机构、尾气加热器以及化霜机构连接,所述化霜机构分别与所述尾气加热器以及外部热源供给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开关阀组用于实现第二油气冷凝器与第二制冷机构之间的载冷剂循环,所述第二开关阀组用于实现第二油气冷凝器与化霜机构之间的化霜剂循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当控制装置接收到执行制冷模式的控制指令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制冷机构、第二制冷机构以及化霜机构开始工作,并控制第一开关阀组开启、第二开关阀组关闭;
第一制冷机构对第一油气冷凝器返回的载冷剂进行降温,第一油气冷凝器对外部输入油气进行初步降温;第二制冷机构对第二油气冷凝器返回的载冷剂进行降温,第二油气冷凝器对第一油气冷凝器输出的油气作进一步降温处理;化霜机构对尾气加热器返回的化霜剂进行升温,尾气加热器对第二油气冷凝器输出的油气作升温处理后,再将油气输出至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外部;
当控制装置接收到执行化霜模式的控制指令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制冷机构、第二制冷机构停止工作,控制化霜机构开始工作,并控制第一开关阀组关闭、第二开关阀组开启;
化霜机构停止向尾气加热器输送化霜剂,化霜机构向第二油气冷凝器输送化霜剂。
所述的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中,所述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内设置有压差传感器,所述压差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油气冷凝器的进气压力值与尾气加热器的出气压力值之间的差值,所述压差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当控制装置接收到执行制冷模式的控制指令时,具体包括步骤:
当压差传感器所反馈的实时压力值小于预设于控制装置内的最高压差值时,控制装置控制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执行制冷模式。
所述的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中,所述当控制装置接收到执行化霜模式的控制指令时,具体包括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60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