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信道双频面波自动采集站及采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75182.9 | 申请日: | 2021-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5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蔡耀军;刘海涛;徐复兴;熊友亮;曾锋;练操;李欢;吴蒙蒙;朱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水利部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V1/22 | 分类号: | G01V1/22;G01S19/42;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孔敏 |
地址: | 43001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道 双频 自动 采集 系统 | ||
1.一种多信道双频面波自动采集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主控芯片单元、以及与主控芯片单元电性连接的高频面波检波器接口模块、低频面波检波器接口模块、串行数据接口模块、数据存储单元、北斗定位芯片、GPRS数据网络信道通信模块、LoRa信道通信模块、GNSS板卡接口模块和供电模块;
所述高频面波检波器接口模块、低频面波检波器接口模块分别用于与多个面波检波器连接,以获取基于模拟电压信号传送的面波检波器采集数据;
所述串行数据接口模块用于与外接参数配置电脑连接,以获取基于串口协议传送的采集站配置参数数据,和/或采集站数据存储单元中存储数据;
所述北斗定位芯片用于接收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授时信息和高精度定位信息;
所述北斗GNSS板卡接口模块用于与外部北斗GNSS高精度定位板卡连接组成北斗GNSS基站;
所述主控芯片单元用于:基于所述GPRS数据网络信道通信模块通过运营商网络向远端监控接收装置传送面波检波器采集数据,基于所述LoRa信道通信模块通过无线自组网网络向远端监控接收装置传送面波检波器采集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信道双频面波自动采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芯片单元包括采用ARM架构的MCU芯片;
所述MCU芯片对所述外部GNSS高精度定位板卡输出的观测量信息的采集频率大于等于1Hz,向所述远端监控接收平台的传输时延小于等于60s;
所述MCU芯片能够同时对4个所述高频面波检波器和4个所述低频面波检波器进行数据采集,且对所述高频面波检波器、低频面波检波器的采集频率小于等于1次/秒,向所述远端监控接收装置的传输时延小于等于60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信道双频面波自动采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行数据接口模块包括一个RS-232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信道双频面波自动采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GPRS数据网络信道通信模块包括全网通4G模块和全网通5G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信道双频面波自动采集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外部的北斗卫星定位天线、GPRS数据信号收发天线、LoRa数据收发天线,所述北斗卫星定位天线与所述北斗定位芯片连接,所述GPRS数据信号收发天线与所述GPRS数据网络信道通信模块连接,所述LoRa数据信号收发天线与所述LoRa信道通信模块连接。
6.一种多信道双频面波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远端监控接收装置以及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多信道双频面波自动采集站,多信道双频面波自动采集站与远端监控接收装置通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信道双频面波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监控接收装置包括时间同步模块、远程控制模块、实时数据展示模块、存储数据查看模块、数据导出模块、地图显示模块;
所述时间同步模块用于对所述多信道双频面波自动采集站的不同传输信道进行时间同步;
所述远程控制模块采用分时传输机制控制所述多信道双频面波自动采集站对检波器数据进行分时传送;
所述远程控制模块,用于采用分时传输机制控制多信道双频面波自动采集站对面波检波器采集数据进行分时传送;
所述实时数据展示模块,用于通过数据列表形式,将各采集站点的实时采集面波数据进行展现;
所述存储数据查看模块,用于对所选定采集站点按指定时间范围数据进行列表展示,展示的内容包括:采集时间、数据信息、位置坐标、电压、信号强度;
所述数据导出模块,用于对所选定采集站点按指定时间范围调取查看的数据进行EXCEL、TXT格式数据导出;
所述地图显示模块,用于将整体采集站点位置分布情况,及各采集站点所在具体定位信息在地图上进行展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信道双频面波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监控接收装置对双频面波检波器的采集数据存储要求不小于1次/秒,采集节点个数不小于50个,数据存储时间为不小于5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水利部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未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水利部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518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