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除隧道炫光的照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74908.7 | 申请日: | 2021-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84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罗业富;刘成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纵横交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21/22;F21V23/04;F21W131/101 |
代理公司: | 成都云纵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16 | 代理人: | 伍星;刘沙粒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除 隧道 照明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包括设置在单向隧道顶部的若干照明灯,以车辆在单向隧道中的前进方向为前,所述照明灯的射出角度朝向前方倾斜。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除隧道炫光的照明系统,通过优化照明灯的射出角度来解决现有技术中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灯对驾驶员的眩光干扰问题,实现减轻眩光对驾驶员的干扰、增强隧道照明安全性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除隧道炫光的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公路隧道数量日趋增多。然而,不断增长的交通流量、车流密度以及设计车速给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造成很大威胁。特别在公路隧道路段,由于背景亮度较低,人工照明所产生的强对比度会在驾驶员眼中形成眩光影响,对驾驶员的视觉功能造成障碍。
为了保障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的安全与舒适就一定要确保驾驶员能够清楚地观察到前方的道路状况,获取行驶道路上的路线视觉信息。但是,对于在公路隧道中行驶的车辆,我们排除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不谈,单纯由眩光所产生的影响就会使驾驶人员所获得的有效信息明显的减少,甚至产生错误信息,这就会加大隧道中车辆行驶的难度。
要产生眩光,需要眩光光源所发出的光线能够直接进入人眼视线。一般情况下,人体受到眩光影响的时候会下意识地本能躲避眩光光源。通过对眩光影响与光线入射角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人眼视线与眩光光线的夹角角度越小所受到的眩光影响就越大,反之夹角越大则受到的影响效果就越小。当人眼的视线与眩光光源的光线角度在5到20度之间的时候,会受到很明显的视觉效果影响。
研究证明在隧道中行驶的车辆随着车速的变化驾驶员的视野角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当车速达到60-80km/h时,驾驶员的视野角度最大范围为75度至60度。车速越快,车辆前方进入驾驶人员眼睛的光线角度就越集中,当驾驶员的视野角度小于眩光作用范围角度时,驾驶员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眩光影响。现有技术中对于高速公路而言,其车速较快,所以车辆通行时驾驶员受眩光影响较大,如图1所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除隧道炫光的照明系统,通过优化照明灯的射出角度来解决现有技术中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灯对驾驶员的眩光干扰问题,实现减轻眩光对驾驶员的干扰、增强隧道照明安全性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消除隧道炫光的照明系统,包括设置在单向隧道顶部的若干照明灯,以车辆在单向隧道中的前进方向为前,所述照明灯的射出角度朝向前方倾斜。
本发明针对的是单向隧道,即在没有对向来车的光线干扰的前提下,以车辆在单向隧道中的前进方向为前,反之车辆后方则为后。现有技术中隧道照明灯的布设方式如图1所示,照明灯的射出角度向前后两侧的倾斜程度是一致的,照明灯实质上是平铺在隧道顶部,在此种情况下在车辆行进过程中,每个照明灯都会有部分光线处于眩光区域直接进入驾驶员的人眼。为此本申请对现有照明灯的布设方式进行改进,使得照明灯的射出角度相较于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而言朝向前方倾斜,使得隧道照明灯所发出的光线不会直接入射驾驶员眼睛,也就消除了隧道照明中的眩光影响。这种灯具布设的照明方式可称为“顺光照明”,即照明灯具沿着车辆行驶的方向对路面进行照明,从而有效地减少了眩光的产生,增强了隧道照明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对照明灯向前方的倾斜角度进行限定,在照明灯发出的所有光线中,以与车辆前进方向之间夹角最大的光线为第一光线、与车辆前进方向之间夹角最小的光线为第二光线,所述第一光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光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车辆前进方向为矢量,本方案中以车辆前进方向作为参考能够准确确定出第一光线与第二光线。第一光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光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此处所说的夹角均是指锐角夹角,本方案充分确保了照明灯的射出角度朝向前方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光线与车辆前进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光线与车辆前进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以保证照明灯的射出角度朝向前方倾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纵横交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纵横交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49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一次性环保笔芯
- 下一篇:一种利用太阳光的隧道照明装置、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