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固体电池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074521.1 | 申请日: | 2021-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6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聪美;大森敬介;长谷川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5 | 分类号: | H01M10/0585;H01M10/0525;H01M10/0562;H01M50/528;H01M50/51;H01M50/586 |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张智慧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 电池 | ||
本公开涉及全固体电池。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沿着厚度方向配置的多个电池单元的错位的全固体电池。在本公开中,通过提供一种全固体电池来解决上述课题,该全固体电池具备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单元,其中,具备电池单元A及电池单元B,上述电池单元A中的第二集电体AY和上述电池单元B中的第二集电体BX配置为经由第一绝缘部而对置,极耳AX、极耳AY及极耳B由固定部件固定。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全固体电池。
背景技术
全固体电池是在正极活性物质层及负极活性物质层之间具有固体电解质层的电池,与具有包含可燃性有机溶剂的电解液的液体电池相比,具有容易实现安全装置的简化的优点。
另外,已知具有在集电体的一面侧配置有正极活性物质层,在另一面侧配置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双极电极的电池(双极型电池)。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双极型电池,其在电极周边部的一部分存在未进行绝缘处理而露出集电体的部分。
另外,已知用夹子夹持固定多个集电极耳。例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电池,其具备夹持卷绕成扁平状的带状电极中的多个集电极耳的夹子。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电池的超声波接合方法,其具有用夹子夹持集电极耳的工序,该集电极耳由金属箔重合而成。另外,虽然是多个单元电池并联连接的层叠型电池,但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具备在层叠方向上夹持多个极耳的夹子的层叠型电池。
另外,已知与集电极耳有关的各种技术。例如,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一种在相邻的集电体极耳之间具有导电性部件的层叠电池。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一种金属极耳是用碳、镍、钛或者银进行了表面处理的不锈钢的电缆型二次电池。另外,专利文献7中公开了一种在极耳部的表面存在氧化钙层的全固体电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531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05470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06926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9-194946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8-018600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表2015-501064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17-0455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采用在集电体的一面侧配置正极活性物质层、在另一面侧配置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双极电极的情况下,根据制造时进行用于将各层致密化的压制时的条件,由于负极活性物质层和正极活性物质层的伸缩性不同,有时在集电体中产生形变,在负极活性物质层或正极活性物质层中产生裂纹。特别是在使用无机固体电解质的全固体电池中,因为制造时需要以非常高的压力进行压制,所以裂纹的产生变得显著。
与此相对,本发明人发现:通过使用后述的电池单元,可获得在负极活性物质层或正极活性物质层中难以产生裂纹的全固体电池。进而还发现:通过准备多个该电池单元,将它们经由绝缘部层叠,将特定的极耳之间电连接,可获得多个电池单元串联连接的全固体电池。
另一方面,制造这样的全固体电池时,压制时(将多个电池单元沿着厚度方向配置后的压制时),各个电池单元在面内方向(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容易产生错位(位置偏离)。电池单元的错位可成为短路的原因。本公开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提出,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沿着厚度方向配置的多个电池单元的错位的全固体电池。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全固体电池,其具备沿着厚度方向配置且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单元,其中,所述全固体电池具备电池单元A及电池单元B作为所述电池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45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