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RT-QPCR的结直肠癌早期预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73891.3 | 申请日: | 2021-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5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凌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16B25/20 | 分类号: | G16B25/20;G16B30/10;G16B40/00;G16H10/40;G16H5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智畅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7 | 代理人: | 陈佳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rt qpcr 直肠癌 早期 预警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T‑QPCR的结直肠癌早期预警方法,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血液抽取:首先将患有结直肠癌疾病人群的个人信息记录下来,同时抽取患者人群的血液制成样本A并进行保存;筛选高危人群:从当地人社局数据库中调取用户籍信息进行匹配,将患有结直肠癌疾病人群的直系后代的个人信息记录下来;本发明能够为高危人群提供有效的检测和预警,并使高危人群提前注意自身存在的风险,解决了目前由于直肠癌存有一定的遗传概率,导致直肠癌患者的直系后代为患病高危人群,且目前的预警方法存在着检测效率低下的缺陷,不能尽早发现直肠癌的患病风险,进而造成这些高危人群无法得到有效的检测和预警,病情容易延误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RT-QPCR的结直肠癌早期预警方法。
背景技术
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为恶性肿瘤中的第5位,结直肠癌发病率处于上升期,中国每年新发结直肠癌患者超40万人次,而每年约20万人死于结直肠癌,国内每年发病率增速为4.2%,高于国际水平的2%。结直肠癌具有较缓慢的自然病程和较明确的癌前病变,而易于筛查,早期筛查能提高有效降低结直肠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卫生保健系统的差异,在选择结直肠癌筛查技术方案也存在差异,因此,结合中国的现实,开展早期筛查方案意义重大。
直肠癌存有一定的遗传概率,因此直肠癌患者的直系后代为高危人群,目前的预警方法存在着检测效率低下的缺陷,不能尽早发现直肠癌的患病风险,进而造成这些高危人群无法得到有效的检测和预警,导致该人群容易忽视病情,造成病情延误,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能够为高危人群提供有效的检测和预警,并使高危人群提前注意自身存在的风险,效率更高的结直肠癌早期预警方法来解决此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RT-QPCR的结直肠癌早期预警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RT-QPCR的结直肠癌早期预警方法,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血液抽取:首先将患有结直肠癌疾病人群的个人信息记录下来,同时抽取患者人群的血液制成样本A并进行保存;
(2)筛选高危人群:从当地人社局数据库中调取用户籍信息进行匹配,将患有结直肠癌疾病人群的直系后代的个人信息记录下来;
(3)高危人群检测:通知高风险人群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若有直肠癌早期症状,则立即进行治疗,若无症状,则抽取血液制成样本B并进行保存;
(4)基因提取:取出患者的样本A以及其直系后代的样本B,随后提取出样本A和样本B的RNA并进行保存;
(5)基因检测:将从样本A和样本B提取出的RNA利用进行RT-QPCR技术进行基因测试,比对样本的易感染状况,若样本B容易感染,则说明该样本对应检测人员的患病概率较高,若样本B不易感染或未感染,则说明该样本对应检测人员的患病概率较低;
(6)人群统计:将患病率较高人群的个人信息集中统计并制成档案A,将患病概率较低人群的个人信息集中统计并制成档案B;
(7)通知复检:向档案A的人群通知其检测状况,并告知他们定期去医院进行复检,向档案B的人群通知其检测状况,并告知他们不定期去医院进行复检,将不同人群的复检信息记录并保存。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记录下来的个人信息包括有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和病情史。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血液在抽取后进行抗凝处理。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高危人群的检查项目有直肠指检、电子结肠镜检查、粪便隐血试验、CEA检查和CT扫描检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未经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38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