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茎段外植体接种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73870.1 | 申请日: | 2021-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66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元;李懿鑫;戴远浩;杜雅雯;赵燕春;周子菲;朱星兆;丁志佳;黄云鹏;胡乃灿;张健;陈艳红;余春梅;钟非;连博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吴旭 |
地址: | 22601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茎段外植体 接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茎段外植体接种器,包括上盖和腔体。腔体底部开口,开口处平行设置若干金属丝,金属丝的两端加工成圆柱螺旋弹簧,金属丝通过两端的圆柱螺旋弹簧连接在腔体底部,各金属丝等间距布置,间距为植物茎段平均直径的0.6~0.8倍。上盖中央设有通孔,腔体内设有压板,压板通过穿过通孔的竖直连杆与上盖上方的按压面连接。竖直连杆上还套接有弹簧,弹簧的一端连接按压面,另一端连接上盖。本发明的植物茎段外植体接种器在用于接种步骤操作时,预先切割好的植物茎段外植倒入装置内后就不再接触其他操作器械,仅通过本装置即可在不同的组培罐内完成多次接种操作,减少了茎段外植体与不同器械接触而染菌的概率,并提高了接种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茎段外植体接种器。
背景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
在植物茎段外植体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消毒切割后,在逐个接种外植体的过程中,会用到多种器械,而且逐个接种会花费很多时间,这可能是导致染菌的原因之一。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出一种植物茎段外植体接种器,用于减少茎段外植体与不同器械接触而染菌的概率,并提高接种效率。
技术方案:一种植物茎段外植体接种器,包括上盖和腔体;所述腔体底部开口,开口处平行设置若干金属丝,所述金属丝的两端加工成圆柱螺旋弹簧,所述金属丝通过两端的所述圆柱螺旋弹簧连接在所述腔体底部,各金属丝等间距布置,所述间距为植物茎段平均直径的0.6~0.8倍;所述上盖中央设有通孔,所述腔体内设有压板,所述压板通过穿过所述通孔的竖直连杆与上盖上方的按压面连接;所述竖直连杆上还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按压面,另一端连接所述上盖。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丝的直径为0.4~0.8mm。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和腔体顶部采用螺纹连接,所述上盖的外径大于所述腔体的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腔体为上下两段式结构,并通过螺纹连接。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植物茎段外植体接种器在用于接种步骤操作时,预先切割好的植物茎段外植倒入装置内后就不再接触其他操作器械,仅通过本装置即可在不同的组培罐内完成多次接种操作,减少了茎段外植体与不同器械接触而染菌的概率,并提高了接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腔体底部的金属丝布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如图1所示,一种植物茎段外植体接种器,包括上盖1和腔体2。腔体2底部开口,开口处平行设置若干直径为0.4~0.8mm金属丝3,金属丝3的两端加工成圆柱螺旋弹簧,金属丝3通过两端的所述圆柱螺旋弹簧连接在腔体2底部,各金属丝3等间距布置,间距为植物茎段平均直径的0.6~0.8倍,如图2所示。上盖1中央设有通孔,腔体2内设有压板4,压板4通过穿过通孔的竖直连杆与上盖1上方的按压面5连接。竖直连杆上还套接有弹簧6,弹簧6的一端连接按压面5,另一端上盖1。上盖1和腔体2顶部采用螺纹连接,上盖1的外径大于腔体2的外径0.5~1.0厘米。腔体2为上下两段式结构,并通过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未经南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38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