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鹿血多肽及其提取方法、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073842.X | 申请日: | 2021-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27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 发明(设计)人: | 吴中宝;杜小琴;张小琴;夏炎;张万超;梁正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12P21/06 | 分类号: | C12P21/06;C07K1/14;A61K38/01;A61P39/00;A61P9/12;A61P37/04;A23L33/18;A23L2/38;G01N30/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3 | 代理人: | 潘银虎;张敏 |
| 地址: | 408435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鹿血 多肽 及其 提取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鹿血多肽及其提取方法、应用。所述提取方法可包括步骤:将鹿血粉进行粉碎处理,得到鹿血微粉;将鹿血微粉、酶和水混合均匀,得到第一中间产物;将第一中间产物进行加热酶解,得到第二中间产物;对第二中间产物进行灭酶处理,然后迅速冷却至20~30℃,得到第三中间产物;将第三中间产物进行浓缩和干燥,得到鹿血多肽。所述鹿血多肽可包括采用上述的提取方法所制备出的鹿血多肽。所述应用可包括在制备具有抗疲劳作用药物、饮料或食品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包括:提取方法简便、流程短、成本低;能够显著提高鹿血多肽的抗疲劳活性;提取出的鹿血多肽具有显著的抗疲劳、降血压和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肽提取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具有抗疲劳作用的鹿血多肽及其提取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运动疲劳是指机体不能将它的功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持续性运动疲劳不仅影响正常生活,还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甚至出现器质性疾病,威胁身体健康。
目前对天然抗疲劳肽的研究多集中于从动植物身上提取得到的活性物质,鹿血、西洋参、玉米、大豆、牡蛎、带鱼、刺参、海参等均为天然抗疲劳肽来源。鹿血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膛血或茸血。现代研究表明,鹿血具有抗疲劳、降血压、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等生物活性。除微量的小分子化合物外,鹿血中水解氨基酸、肽类的含量及构成是这些生理活性的主要功能成分,然而目前对这些成分的分子结构和生理活性还知之甚少。
抗疲劳肽的提取方法有化学水解法、酶解法、微生物发酵法、化学合成法等,其中常用的为酶解法,现有的酶解法存在工艺复杂、成本高、肽活性易降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高鹿血多肽的抗疲劳活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鹿血多肽的提取方法。
所述提取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将鹿血粉进行粉碎处理,得到150目~300目的鹿血微粉;将鹿血微粉、酶和水混合均匀,得到第一中间产物,其中,酶的质量为鹿血微粉质量的1~10‰,水的质量为鹿血微粉质量的3~8倍;将第一中间产物进行加热酶解,得到第二中间产物;对第二中间产物进行灭酶处理,然后迅速冷却至20~30℃,得到第三中间产物;将第三中间产物进行浓缩和干燥,得到鹿血多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鹿血粉可包括真空冷冻干燥鹿血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酶可包括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水可包括蒸馏水和纯水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加热酶解的步骤可包括:使所述第一中间产物在40~60℃酶解4~8小时,并在酶解过程中进行搅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灭酶处理可包括:使所述第二中间产物在90~100℃灭酶10~20分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利用喷雾干燥机进行所述浓缩和干燥,其中,在进行所述浓缩和干燥时,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为120~160℃,出口温度为70~9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可包括步骤: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所述得到的鹿血多肽进行检测。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鹿血多肽。所述鹿血多肽可包括采用上述的鹿血多肽的提取方法所制备出的鹿血多肽。
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鹿血多肽的应用,应用可包括在制备具有抗疲劳作用药物、饮料或食品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未经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38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