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楼板后浇带回顶支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71491.9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0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唐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48 | 分类号: | E04G11/48;E04G11/5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楼板 带回 支撑 方法 | ||
一种混凝土楼板后浇带回顶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在混凝土楼板后浇带处梁底部、顶板底部分别设置若干构造柱,b、梁、顶板的隐蔽工程验收后,将构造柱边同梁、顶板梁、梁柱一并浇筑,构造柱与顶板、梁、梁柱成为一个整体,c、后浇带全部封闭浇筑砼,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凿除、清理构造柱。本发明的混凝土楼板后浇带回顶支撑方法具有楼板后浇带回顶支撑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避免了后浇带换撑可能引起的质量渗漏风险,减少钢管扣件占用量和施工现场更加美观、整洁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模板支撑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混凝土楼板后浇带回顶支撑方法。
背景技术
建设工程中混凝土楼板后浇带必须支撑。中国专利CN211447767U于2020年9月8日公开了一种楼板后浇带支撑回顶结构及其模板结构,其中分别预埋于两个楼板内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形成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杆朝向所述两个楼板的下方延伸;支撑板,横跨于所述两个楼板的下方,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供所述连接杆穿置的连接孔;紧固件,与所述连接杆螺接紧固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支顶管,固定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虽然该技术方案的支撑回顶结构能够对后浇带两侧的楼板进行支撑回顶,但其支顶管采用钢管扣件换撑回顶方式,容易引起后浇带处板梁发生微小形变、裂纹,带来渗漏等隐患。
因此已知的支顶管采用钢管扣件换撑回顶方式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安全可靠的混凝土楼板后浇带回顶支撑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混凝土楼板后浇带回顶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在混凝土楼板后浇带处梁底部、顶板底部分别设置若干构造柱,构造柱的顶端连通梁底部、顶板底部,构造柱的底端支撑于楼底板,使梁、顶板、构造柱支模,梁、顶板支模时在构造柱的顶端预留出构造柱的浇筑孔;
b、梁、顶板的隐蔽工程验收后,将构造柱边同梁、顶板梁、梁柱一并浇筑,构造柱与顶板、梁、梁柱成为一个整体,待构造柱拆模后,构造柱作为后浇带支撑;
c、后浇带全部封闭浇筑砼,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凿除、清理构造柱。
本发明的混凝土楼板后浇带回顶支撑方法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构造柱的截面为≥200×200mm的现浇素混凝土构造柱。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混凝土楼板后浇带回顶支撑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楼板后浇带回顶支撑结构简单、施工方便;
2、工程质量安全可靠,避免了后浇带换撑可能引起的质量渗漏风险,减少钢管扣件占用量;
3、施工现场更加美观、整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凝土楼板后浇带回顶支撑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凝土楼板后浇带回顶支撑结构立面示意图。
图中:1顶板,2梁,3构造柱,4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的混凝土楼板后浇带回顶支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混凝土楼板后浇带处梁底部、顶板底部分别设置若干构造柱,构造柱的顶端连通梁底部、顶板底部,构造柱的底端支撑于楼底板4,使梁2、顶板1、构造柱3支模,梁、顶板支模时在构造柱的顶端预留出构造柱的浇筑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14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孔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