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膜污水处理装置和用其处理污水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70649.0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79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李丰登;孙长城;桑书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弘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郑州银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58 | 代理人: | 陈玄 |
地址: |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膜 污水处理 装置 处理 污水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膜污水处理装置和用其处理污水的方法,包括箱体、盖体、集水槽、排水管、第一控制阀、排气管、第二控制阀、气压传感器、直线滑台、第一电动伸缩杆、电机、储料筛槽、转轴、储物筛筒、厌氧生物膜填料、筛筒盖、第一喷头、第二喷头、第一供水软管、第二供水软管、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竖杆、第二电动伸缩杆、设置在箱体右端的用于收集污泥的污泥收集槽、设置在箱体的右端且与污泥收集槽相适配的取放口和与取放口相适配的密封模块。通过本发明所述的生物膜污水处理装置和用其处理污水的方法,不仅能够对污水进行处理,而且还具备脱氮除磷效率高、效果好的特点,还能方便地对产生的大颗粒污物进行收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膜污水处理装置和用其处理污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污水处理排放要求的提高,通常需要先对污水进行处理,之后再进行排放。氮、磷元素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脱氮除磷是目前污水处理工艺的核心功能之一。污水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能力已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的核心难点。
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虽然能够对污水进行处理,但却存在着脱氮除磷效率低、效果差,不能方便地对产生的大颗粒污物进行收集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物膜污水处理装置和用其处理污水的方法,不仅能够对污水进行处理,而且还具备脱氮除磷效率高、效果好的特点,还能方便地对产生的大颗粒污物进行收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膜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上端的盖体、设置在箱体底部内壁左端的集水槽、设置在集水槽的底部并贯穿箱体底部的排水管、设置在排水管上的第一控制阀、设置在盖体上并与箱体内部相连通的排气管、设置在排气管上的第二控制阀、设置在盖体内壁上的气压传感器、竖向设置在箱体左右侧端内壁上的直线滑台、分别与两个直线滑台的滑座相连接的第一电动伸缩杆、分别与两个第一电动伸缩杆的输出轴相连接的电机、用于承接污泥且与集水槽相适配的储料筛槽、设置在储料筛槽的左右侧端且分别用来与两个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的转轴、设置在储料筛槽中且与集水槽相适配的储物筛筒、设置在储物筛筒中的厌氧生物膜填料、设置在储物筛筒上端的筛筒盖、设置在储物筛筒的底部且向上喷水的第一喷头、设置在筛筒盖的顶部且向下喷水的第二喷头、贯穿盖体并用来为第一喷头供水的第一供水软管、贯穿盖体并用来为第二喷头供水的第二供水软管、设置在第一供水软管上且与盖体相连接的第一水泵、设置在第二供水软管上且与盖体相连接的第二水泵、设置在第一供水软管上且与盖体相连接的第三控制阀、设置在第二供水软管上且与盖体相连接的第四控制阀、设置在储物筛筒左右侧端的竖杆、竖向设置在盖体的底部且与竖杆的上端相连接的第二电动伸缩杆、设置在箱体右端的用于收集污泥的污泥收集槽、设置在箱体的右端且与污泥收集槽相适配的取放口和与取放口相适配的密封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上还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中还设置有微型控制器,所述控制箱上设置有触控显示屏,所述微型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气压传感器、直线滑台、第一电动伸缩杆、电机、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第二电动伸缩杆信号连接,所述触控显示屏能够通过微型控制器,对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气压传感器、直线滑台、第一电动伸缩杆、电机、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第二电动伸缩杆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侧端还设置有透明观察窗。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与箱体卡接,所述箱体的上端外侧壁上还设置有与盖体的上端内侧壁相适配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盖体的下端还设置有用来与箱体进行固定的第一螺钉;所述筛筒盖与储物筛筒的上端卡接,所述筛筒盖与储物筛筒的连接处通过第二螺钉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模块包括与取放口相适配的盖板,所述盖板与箱体的侧端底部铰接,所述盖板与取放口卡接,所述盖板的上端通过锁体与箱体固定连接,所述取放口的内侧壁还设置有与盖板相适配的第二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弘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弘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06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