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氢气天然气分离系统、方法及气体压力传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69717.1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28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胡雪蛟;曾远航;章先涛;余华杰;刘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米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27/08 | 分类号: | F04B27/08;F04B35/02;B01D53/22;F17D1/065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彭程程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氢气 天然气 分离 系统 方法 气体 压力 传递 装置 | ||
1.一种气体压力传递装置,用于将高压气体的压力能传递到低压气体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其两端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所述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内分别水平设置有隔板(13),所述隔板(13)将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分为进口和出口,并且第一腔体(11)的进口和第二腔体(12)的出口相对设置;
转子(2),其转动设置在壳体(1)内部,并且转子(2)将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隔离;
活塞组件(3),其存在若干组,多组时周向均匀设置于转子(2)内部,并且由第一腔体(11)向第二腔体(12)方向聚拢倾斜设置;
所述隔板(13)的厚度大于所述活塞组件(3)的直径;
转子(2)转动过程中,每个活塞组件(3)经过隔板(13)后,所述活塞组件(3)内的活塞从活塞组件(3)的从较高一端向较低一端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压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2)为锥台形,所述转子(2)的母线和活塞组件(3)轴线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压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3)包括:
活塞腔(31),其存在若干组,周向均匀设置于转子(2)内部,并且由第一腔体(11)向第二腔体(12)方向聚拢倾斜设置;
传压活塞(32),其包括第一端头(321)、第二端头(322)和活塞杆(323),所述第一端头(321)和第二端头(322)通过活塞杆(323)相连,所述第一端头(321)和第二端头(322)和活塞腔(31)密封滑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压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头(321)的直径小于第二端头(322),所述活塞腔(31)内壁呈阶梯型设置,所述第一端头(321)和第二端头(322)分别和其中一阶内壁滑动密封设置;
所述第一端头(321)朝向高压气体进气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压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2)的轴线位置设置有转子轴(21),所述转子轴(21)转动设置于隔板(13)内部并沿轴向伸出隔板(13)。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气体压力传递装置的氢气天然气分离系统,从高压混合气管道(71)输入高压的天然气、氢气混合气,向氢气管道(72)输出氢气,向天然气管道(73)输出高压天然气,其特征在于,系统包括:
气体压力传递装置(4),其第一腔体(11)的入口连接于高压混合气管道(71);
膜分离装置(5),其设置有膜分离入口(51),渗透气出口(52)和非渗透气出口(53),所述膜分离入口(51)和气体压力传递装置(4)的第一腔体(11)出口相连通,所述非渗透气出口(53)连接气体压力传递装置(4)的第二腔体(12)的入口,所述渗透气出口(52)连接氢气管道(72);
增压泵(6),其入口和气体压力传递装置(4)的第二腔体(12)出口相连通,其出口连接天然气管道(73)。
7.一种如同权利要求6所述的氢气天然气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换热器(81)、第二换热器(82)、循环水泵(83)和循环管道(84),所述循环管道(84)将第一换热器(81)、第二换热器(82)和循环水泵(83)循环连接;
所述第一换热器(81)设在第一腔体(11)的出口和膜分离入口(51)之间;
所述第二换热器(82)设在第二腔体(12)出口和增压泵(6)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米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米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971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