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研究冻融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孔隙结构特征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69442.1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8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马任明;姜宇;刘博;范昊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G01N23/046;G01N25/00;G01N33/24;G01N1/08 |
代理公司: |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 代理人: | 陈慕;朱守鑫 |
地址: | 11086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研究 条件下 土壤 团聚 孔隙 结构 特征 方法 | ||
1.一种研究冻融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孔隙结构特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取样地点;根据研究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坡耕地;
S2:供试土样采集;采用原位静压法,用内径为4.8cm,高为5cm的PVC管采集0~15cm土层范围的原状土体,将土柱用保鲜膜封闭,冻融试验前,将原状土柱置于4℃下恒温保存;
S3:测定基本指标;土壤理化性质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机械组成采用吸管法测定,土壤质地划分根据美国制划分标准,土壤容重、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总孔隙度采用环刀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测定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
S4:冻融循环试验;将装有原状土的PVC管置于温度可调控的冻融机中,进行不同冻融循环周期的试验,采取12h冻结,12h融化的缓慢冻融过程;
S5:供试团聚体收集;将进行冻融处理的土柱剖开,去除被非试验因素扰动的土壤,置于通风的阴凉干燥处,待散失适宜水分后,掰成土块,阴干后过筛,获取不同粒径的团聚体;
S6:CT扫描;利用上海光源X射线成像及生物医学应用光束线站的同步辐射显微CT完成本试验5~7mm粒径的团聚体样品图像的获取;
S7:图像处理;利用上海光源PITRE软件完成图像重建,首先对图像进行相位恢复,然后将12位投影图像转换为16位,如图1a,生成正弦图像,如图图1b,利用背投影算法重建获取切片图像,如图1c,重建后将切片图像存储为8位tiff格式,三维团聚体结构的可视化利用Image J完成,如图1d,图像处理是实现数字图像定量分析的必要和关键步骤;
S8:验证方案效果;为了验证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际效果,选取东北典型黑土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冻融循环试验方法,定性和定量研究冻融循环条件下黑土团聚体孔隙结构变化过程,试验设置冻融循环周期为0、1、3、5、7、10、15次和20次,采取的是12h冻结,12h融化的缓慢冻融过程;
S9:土壤团聚体结构可视化;对于冻融循环条件下典型黑土团聚体结构可视化,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团聚体的二维形态有明显的差异,从二维图像可以看出未经冻融时团聚体孔隙以小孔隙为主,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孔隙不断增大,三维图像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团聚体孔隙度明显增大,图像观察表明,多次冻融循环后,团聚体内部孔隙增大,连通性增强,团聚体内部由于孔隙的连通呈现网络状结构;
S10:土壤团聚体结构特征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冻融循环过程中孔隙数量并未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呈现规律性变化,而孔隙节点数量增加是由于冻融循环导致孔隙出现裂隙或由于多个孔隙相连产生新的节点,对孔隙形状与连通性影响较大,团聚体孔隙度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多持续增长状态;当冻融循环达到15次以后原有的结构已经被改变,团聚体内部裂隙明显,在大团聚体内部形成多个小团聚体,达到新的稳定状态,受冻融循环的影响减小甚至不再受其影响,此时的大团聚体结构脆弱,极易破碎;多次的冻融循环使得土壤孔隙结构不断变化,但当冻融循环次数在15次以上时孔隙结构变化不再明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究冻融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孔隙结构特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S1中,PVC管下部打入地下部分为尖状,以为减小采样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究冻融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孔隙结构特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S4中,设置冻融温度为-10~7℃,试验设置冻融循环周期为0、1、3、5、7、10、15次和20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究冻融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孔隙结构特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S5中,过筛操作过程中,筛子孔径分别为3mm、5mm和7mm,以获取不同粒径的团聚体,试验选取5~7mm粒径的团聚体用于团聚体结构测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究冻融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孔隙结构特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S6中,光子能量设置为30000eV,分辨率为3.25μm,曝光时间为1.8s,样品台与探测器距离为15cm,每个样品采集1440张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农业大学,未经沈阳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944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