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置,用于生产这种装置的工具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69190.2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0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M.哈斯佩尔;U.布卢梅尔;E.格隆比扎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连德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20 | 分类号: | H01R4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曦 |
地址: | 德国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用于 生产 这种 工具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置,一种工具以及一种借助于该工具来制造该装置的方法,该装置具有接触器件和电缆,该电缆具有第一导电体,接触器件具有压接筒和与压接筒机械和电气连接的接触元件,压接筒沿着轴线延伸,压接筒具有第一内周侧和第一外周侧,至少在所述压接筒的第一子部分中压有第一压印部和第二压印部,所述第二压印部相对于轴线在周向上从所述第一压印部偏移,所述第一内周侧由所述第一压印部和所述第二压印部成形,以使得所述第一内周侧压靠第一电导体的第二外周侧,并且第一内周侧与第二外周侧电接触,第一内周侧抵靠第二外周侧紧密地配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置,一种工具,以及一种用于制造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有许多已知的接触器件的设计,它们通过压接接触连接到电缆的电导体。在这种情况下,压接接触是通过将接触器件的一部分压入电缆中来实现的,并且在此过程中,电导体移位或可能由于接触器件的成型部分而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装置,一种改进的工具以及一种用于制造这种装置的改进的方法。
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根据权利要求8的工具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来实现的。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规定了有利的实施例。
已经认识到,可以提供一种改进的装置,因为该装置具有接触器件和具有第一电导体的电缆。接触器件具有压接筒和与压接筒机械和电气连接的接触元件。压接筒沿轴线延伸。压接筒具有第一内周侧和第一外周侧。至少在压接筒的第一子部分中压入第一压印部和第二压印部,该第二压印部相对于轴线在周向上从第一压印部偏移。第一内周侧由第一压印部和第二压印部成形,使得第一内周侧压靠第一电导体的第二外周侧,并且第一内周侧与第二外周侧电接触。第一内周侧紧贴第二外周侧。
在将第一内周侧按压到第一导电体上时,大体保持第一内周侧的基本形状,但是可以减小第一内周侧的径向范围。这样做的优点是避免了对导电体的机械损坏。另外,它防止压接筒受到不均匀的机械载荷,从而使压接筒可能会折断。由此确保了接触器件和电导体之间的特别良好的电气和机械连接,从而即使在高振动的情况下,该装置也特别可靠并且特别耐用。
由于第一内周侧相对于压接筒的基本形状基本上得以保持,即在压接筒的压接之前,或者第一内周侧同心地减小,因此压接筒与第一电导体的接触表面特别大。
此外,由于紧密配合的第一内周侧,避免了第一电导体的单根导线的损坏,例如剪切或切断。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内周侧的形状相对于轴线基本上具有圆形横截面。因此,压接筒在机械上特别稳定,并且不会因压接过程而受到机械损坏。
在又一实施例中,在第一压印部和第二压印部之间在周向方向上在第一外周侧上形成有突起,该压接筒在径向方向上在突起处的最大材料厚度大于在第一压印部和第二压印部处。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在第一压印部和/或第二压印部的径向内部的最大材料厚度是基本恒定的。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电缆具有电绝缘的中间层和第二电导体,该中间层周向覆盖第二电导体并使第二电导体与第一电导体电绝缘。第一电导体布置在中间层的外部并且覆盖中间层。接触元件具有开口,中间层和第二电导体穿过该开口。在该设计中,第一电导体例如被实现为屏蔽件并且被接触器件接触。第二电导体可以与另一个接触器件电接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接触元件具有连接部分和接触部分,该连接部分电和机械地连接到接触部分。连接部分和接触部分优选地形成为一个件,并且由相同的材料制成。连接部分被实现为中空圆柱体。在压接筒的第一内周侧与连接部分之间实现环形间隙,第一电导体布置在环形间隙中。该设计特别适合于在将第一电导体设计为用于接触第一电导体的屏蔽件的情况下,确保通过压接筒和连接部分保持电导体的屏蔽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连德国有限公司,未经泰连德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91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