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的喷射环流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68610.5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81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宝;高用祥;刘俊义;林明桂;马军祥;张力;贾丽涛;崔艳斌;余海兵;栗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潞安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8/08 | 分类号: | B01J8/08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李富元 |
地址: | 046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甲烷 氧化 偶联制 乙烯 喷射 环流 反应器 | ||
本发明涉及甲烷转化技术领域,一种用于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的喷射环流反应器,包括喷嘴、锥形底、导流筒、壳体、气体分布器、旋风分离器、换热器和返料装置,所述的喷嘴位于锥形底底部,锥形底位于壳体底部,导流筒置于壳体中且处于下部,气体分布器横贯壳体且其竖直中心线与导流筒中心线重合,壳体顶端设置壳体顶端气体出口与旋风分离器(8)的上部相连通。本发明利用喷嘴、锥形底、导流筒和气体分布器形成物料的强制内环流,能促进物料的规则运动,减小返混,强化传质、传热,有助于反应器内温度均匀分布,提高催化剂利用率和产品收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甲烷转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的喷射环流反应器。
背景技术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产品及原料,其生产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工实力的重要指标。目前乙烯生产以石脑油裂解为主,存在成本、能耗较高及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乙烯生产原料趋向于轻质化和多元化。甲烷氧化偶联(OCM)一步法直接制乙烯技术具有路线简单、经济性良好等优势,是一种发展前景广阔的乙烯生产技术,对我国能源结构优化有重大意义。
OCM反应是高温(750~950℃)下的强放热反应,乙烯收率对温度敏感度高。如何移除反应过程中的剧烈放热量是该技术工程化的关键。目前OCM反应器主要有固定床、流化床和膜反应器等。
传统固定床反应器技术成熟,在实施过程中常辅以多段冷激、控制原料量和添加稀释气等措施来控制床层温度,但针对OCM快速强放热的反应特点,实际生产过程中仍存在温度控制困难问题。公开号为CN 106732201 B公开了一种OCM薄层固定床反应器,包含至少两段的反应段床层,每段床层由1~2层催化剂组成,高度为20~40 mm,每段反应段间通过急冷换热器连接。这种反应器虽然克服了轴向温度梯度问题,但径向仍存在温度分布不均等问题,且各床层间温度控制较复杂,设备和操作成本较高。
流化床利用气固间的剧烈运动能有效强化传质、传热过程,消除反应器内热点。公开号为CN 108530248 A公开申请了一种OCM流化床装置,包含流化区和沉降区,流化区内包含换热器和气体分布器,沉降区内设置多个旋风分离器。该反应器虽然能有效消除热点,但反应器内气体返混严重,加剧二次反应过程,影响乙烯选择性。
Jaso(2011年,2011.03.23)提出了一种辅助流化床的膜反应器,通过膜控制氧气进料量,进而控制反应器温度和反应程度。虽然该膜反应器能实现温度的均匀分布和高乙烯收率,但工业化中膜的再生和污染问题不可避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的喷射环流反应器,以解决反应器内温度分布不均、返混严重、乙烯收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的喷射环流反应器,包括喷嘴(1)、锥形底(2)、导流筒(5)、壳体(3)、气体分布器(4)、旋风分离器(8)、换热器(10)和返料装置,所述的喷嘴(1)位于锥形底(2)底部,锥形底(2)位于壳体(3)底部,导流筒(5)置于壳体(3)中且处于下部,气体分布器(4)横贯壳体(3)且其竖直中心线与导流筒(5)中心线重合,壳体(3)顶端设置壳体顶端气体出口(6)与旋风分离器(8)的上部相连通,旋风分离器(8)顶部设有产品气出口(7),旋风分离器(8)的底部的催化剂颗粒通过其底部的料腿(9)经过换热器(10)换热后通入返料装置进入锥形底(2)中,返料装置包含返料阀(11)、二次风进气口(12)、卸料阀(13)、返料管(14)及料腿(9)下部。
所述喷嘴(1)喷射气速为10~80 m/s,喷嘴(1)为一个或者多个。
所述锥形底(2)锥底角为50~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潞安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未经山西潞安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86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