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塑身内衣及其制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67936.6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7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陆洪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思体美内衣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C1/06 | 分类号: | A41C1/06;A41C1/12;D04B1/24;D04B1/16;D04B1/18;A61N2/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衣 及其 制作 工艺 | ||
本申请涉及内衣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塑身内衣及其制作工艺,塑身内衣包括:无缝针织的衣体,于衣体的胸部位置设有连接口,于衣体对应连接口的位置连接有罩杯,罩杯与衣体之间连接有肩带。制作工艺包括:将锦纶作为面纱、锦纶包芯纱或丙纶包芯纱作为底纱,采用针织圆纬机织造衣体;将衣体对应胸口的位置裁剪出连接口;将罩杯缝制于衣体对应连接口的位置。本申请具有解决无缝塑身内衣压胸、承托力较差的情况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内衣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塑身内衣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塑身内衣指用于塑造穿着者的体型的内衣,常见有针织的无缝塑身衣,对于无缝塑身衣,在制作时,常规是使用无缝针织机织造形成衣体,然后于衣体上裁剪出所需形状,无缝塑身衣侧部因为没有车缝线,所以穿着舒适感较高,但是因为现有无缝针织机只能针织形成圆筒状的布料,导致适用于女性穿着者的无缝塑身衣对应胸部位置并不能形成有效容量,对于胸部较大的女性,在穿着无缝塑身衣时容易产生压胸、下垂等情况,急需解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无缝塑身内衣压胸、承托力较差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塑身内衣及其制作工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塑身内衣,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塑身内衣,包括无缝针织的衣体,于所述衣体的胸部位置设有连接口,于所述衣体对应连接口的位置连接有罩杯,所述罩杯与衣体之间连接有肩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于衣体上的胸部位置设有连接口,且在衣体对应连接口的位置连接具有容量的罩杯,罩杯包裹乳房,以减少传统无缝塑身内衣压胸、承托力较差的情况,本申请具有将无缝工艺与有缝工艺有机结合以解决现有的无缝内衣压胸以及承托效果差的情况,且本申请为一体结构,无需再另外穿文胸即可达到舒适有型的优点;在本行业领域内,市面销售的塑身内衣常见有无缝一体型以及车缝拼接型,由于行业内设备以及生产工艺的局限性,比如无缝一体型塑身内衣需要采用无缝针织机比如针织圆纬机织造,车缝拼接型塑身衣则是预先制作裁片,然后再车缝固定,两种产品的生产设备不同且制造工艺也不同,在行业内进行批量化生产时,出于利益以及产业的考虑,一般不会同时生产这两种类型产品,且这两种类型产品的生产的地域也不同,比如无缝一体型塑身内衣在本领域中常见于江浙一带生产,而车缝拼接型常见于广东一带生产,而塑身内衣在本申请提出以前,基于之前的市场行情的需求以及生产区域的分隔,虽然市面上存在这两种类型产品,但这两种类型产品的生产制造工艺并不易在同一区域或同一厂家进行,本申请提出的塑身内衣具有此两种类型产品的优点,且解决了此两种类型产品的局限性,而生产成本基于此两种类型产品之间,在生产成本没有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产品的售价差距较小,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可预见性的会偏向于选择本申请的产品,本申请的产品具有良好的销售市场,在进行批量生产制造后,可预见性的,具有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的前景。
可选的,所述罩杯内侧设有用于承托乳房的承托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托条用于承托乳房,本方案具有减少乳房下垂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罩杯内侧设有与靠近其下杯边一侧连接且具有弹性的承托布,所述承托布沿罩杯下杯边的弧度设置,所述承托布处于自然状态时与罩杯内侧面有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着者穿着塑身内衣时,承托布由乳房下方承托乳房,使乳房更为坚挺、不易下垂。
可选的,所述承托布远离罩杯杯口的一侧连接于罩杯与肩带的连接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托布连接于罩杯与肩带的连接处,使承托布在肩带的作用下对乳房产生一个向侧上方的拉力,具体提拉乳房,使乳房不易下垂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罩杯与衣体之间连接有收拢层,所述收拢层沿承托条的弧度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拢层固定乳房下方的游离脂肪,以使乳房更为坚挺、不易下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思体美内衣有限公司,未经佛山思体美内衣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79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