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加工用铜圈折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67911.6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5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文俊 |
主分类号: | B21D7/06 | 分类号: | B21D7/06;B21D4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600 湖南省长沙市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工用 折弯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加工用铜圈折弯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对铜圈自动下料,且不需要人工去控制压块做下压动作的电子加工用铜圈折弯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电子加工用铜圈折弯装置,包括:底板,其上连接有底板;支撑杆,其连接在底板上;支杆,其连接在放置板上;送料机构,其连接在放置板上;下压机构,其连接在放置板与底板之间。本发明达到了的效果:通过送料机构和下压机构的配合从而对铜圈进行运输并折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加工用铜圈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铜是一种金属元素,也是一种过渡元素,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属,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在中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
目前人们对铜圈进行折弯通常是人工将铜圈放置在一个凹槽内,然后人工手拿压块对铜圈进行下压折弯,这样折弯需要人工将铜圈放置在凹槽内,而且需要反复做下压动作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以对铜圈自动下料,且不需要人工去控制压块做下压动作的电子加工用铜圈折弯装置。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折弯需要人工将铜圈放置在凹槽内,而且需要反复做下压动作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对铜圈自动下料,且不需要人工去控制压块做下压动作的电子加工用铜圈折弯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电子加工用铜圈折弯装置,包括:底板,其上连接有底板;支撑杆,其连接在底板上;支杆,其连接在放置板上;送料机构,其连接在放置板上;下压机构,其连接在放置板与底板之间。
优选地,送料机构包括:电机,其安装在支撑杆上;缺齿轮,其连接在电机输出轴上;第一转轴,其转动式地连接在底板上;第一全齿轮,其连接在第一转轴上,第一全齿轮与缺齿轮相啮合;转盘,其连接在第一转轴上;托块,其设在转盘上。
优选地,下压机构包括:支板,其连接在放置板上;第二转轴,其转动式地连接在支板上;第二全齿轮,其连接在第二转轴上;滑杆,其连接在放置板上;滑板,其滑动式地连接在滑杆上;齿条,其连接在滑板上,齿条与齿轮相啮合;压块,其连接在滑板上,压块与支杆滑动式连接,压块位于左侧托块正上方。
优选地,还包括下料机构,下料机构包括:第一锥齿轮,其连接在第一转轴上;第三转轴,其转动式地连接在底板上;第二锥齿轮,其连接在第三转轴上;下料框,其连接在放置板上;第四转轴,其转动式地连接在下料框上;第一皮带传动组,其连接在第四转轴与第三转轴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第五转轴,其转动式地连接在底板上;第三全齿轮,其连接在第五转轴上,第三全齿轮与缺齿轮相啮合;第六转轴,其转动式地连接在底板上;第二皮带传动组,其连接在第六转轴与第五转轴之间;锥齿轮组,其连接在第六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
优选地,滑板与压块之间套设有弹簧。
(3)有益效果
本发明达到了的效果:1.通过送料机构和下压机构的配合从而对铜圈进行运输并折弯。
2.通过下料机构从而不需要人工将铜圈放置在托块上,节省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3.通过传动机构从而不需要人工转动第二转轴对压块进行下压,进一步节省人力,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送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下压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文俊,未经张文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79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脚手架支撑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前向毫米波雷达性能提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