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掺杂包覆复合改性钴酸锂LCMO@BT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67502.6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9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胡炳文;胡蓓;耿福山;李超;赵冲;林洋;邱晴;张玮;廖昱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485;H01M4/525;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 31319 | 代理人: | 夏思秋 |
地址: | 2002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复合 改性 钴酸锂 lcmo bt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掺杂包覆复合改性钴酸锂LCMO@BT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镁化合物,钴化合物和锂盐球磨混合均匀;将混合物预烧,再高温煅烧,冷却得到镁掺杂的钴酸锂。随后,将钡盐加入弱酸水溶液中,加热搅拌至溶解;依次加入钛酸酯和镁掺杂的钴酸锂,加热搅拌均匀,静置分层,倒掉上清液,烘干,真空干燥。将混合物高温煅烧,冷却后得到产物LCMO@BT,可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超高压钴酸锂正极材料。本发明方法中,原料价廉易得,成本低,煅烧时间短,生产效率高,极易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超高压钴酸锂正极材料即掺杂包覆复合改性钴酸锂LCMO@BT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20世纪90年代初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进入消费者市场以来,它们以便携式电子产品革命的方式改变了全球通信。锂离子电池(LIBs)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移动革命,满足了我们对移动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JohnB.Goodenough,M.StanleyWhittingham和AkiraYoshino对锂离子电池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可能也是他们获得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原因。锂离子在1991年由索尼公司首次商业化,以钴酸锂(LiCoO2)为正极,石油焦炭为负极。
LiCoO2,作为LIBs的插层正极材料,于1980年首次被John B.Goodenough教授发现。在充放电循环循环时,每个LiCoO2结构单元大约有50%的锂嵌入脱出,还能维持高导电率和稳定的结构。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降低锂离子电池的成本,人们在开发新型LIBs正极材料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其中一些已投入商业应用,例如LiMn2O4、LiFePO4、LiNi1-x-yCoxMnyO2(NCM,0x,y1)、LiNi0.80Co0.15Al0.05O2(NCA)和xLi2MnO3·(1-x)LiMO2(M=Ni,Co,Mn等)。表1总结了常见的正极材料的电化学特性。其中,LiMn2O4、LiFePO4、NCM和NCA已被用于电动汽车和大型储能系统。与所有其他正极材料相比,LiCoO2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包括高Li+/电子导电性,高致密密度(4.2g cm-3),良好的循环寿命和可靠性。因此,即使在基于LiCoO2的LIBs诞生近30年后,LiCoO2仍然是便携式电子市场的主导阴极材料。此外,通过提高充电过程中的上截止电压,LiCoO2也显示出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的巨大潜力。如表1所示,LiCoO2在4.45V时能量密度为740Whkg-1,在4.55V时能量密度增加到840Wh kg-1,与富锂正极相当。考虑到LiCoO2的致密密度远大于富锂正极,基于LiCoO2的锂离子正极表现出更高的体积能量密度,这是作为便携式设备电源的压倒性优势。
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师范大学,未经华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75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