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实验室的双缸循环型料液混合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65212.8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10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林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F25/53 | 分类号: | B01F25/53;B01F25/52;B01F23/53;B01F27/70;B01F35/32;B01F35/71;B01F101/23 |
代理公司: | 厦门律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5 | 代理人: | 张辉;温洁 |
地址: | 350202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实验室 循环 型料液 混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实验室的双缸循环型料液混合机,属于料液混合技术领域,一种用于实验室的双缸循环型料液混合机,包括机架、间歇进料组件、左右往复运动机构、传动机构、搅拌器、连接板、料液混合箱、第一缸体、第一活塞、第二缸体、第二活塞、连接杆、推杆、第一密封件,第一循环管、第二循环管、第三循环管、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以及第四单向阀。本发明的用于实验室的双缸循环型料液混合机,能对料液进行循环混合,混合效果佳,并且通过循环过程中料液的流动实现自动间歇进料,能耗低,投放量偏差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料液混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实验室的双缸循环型料液混合机。
背景技术
在大学的实验室中经常需要对固体颗粒物料和液体进行料液混合以达到实验目的。而在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固体颗粒物料进行间歇投放,固体颗粒物料投放量偏差不宜过大,现有实验室大多采用人工目视手动投放,不仅麻烦,而且投放量偏差大,为了解决投放偏差大的问题,现有采用事先称量好固体颗粒物料后再按次投放,该种做法对染解决了投放量偏差大的问题,更加麻烦,实验效率低下。也有采用加量泵等需电力驱动的设备进行定量进料,不仅成本高,而且能耗高。并且现有的料液混合机仅进行单次、单方式混合,料液混合效果差,难以达到试验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实验室的双缸循环型料液混合机,能对料液进行循环混合,混合效果佳,并且通过循环过程中料液的流动实现自动间歇进料,能耗低,投放量偏差小。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实验室的双缸循环型料液混合机,包括机架、间歇进料组件、左右往复运动机构、传动机构、搅拌器、连接板、料液混合箱、第一缸体、第一活塞、第二缸体、第二活塞、连接杆、推杆、第一密封件,第一循环管、第二循环管、第三循环管、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以及第四单向阀,机架内底部固定有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第二缸体位于第一缸体的右侧,第一缸体的内部设有第一活塞,第一活塞与第一缸体滑动配合,第二缸体的内部设有第二活塞,第二活塞与第二缸体滑动配合,进入第一缸体内的液体位于第一活塞的左侧,进入第二缸体内的液体位于第二活塞的右侧,连接杆的左端穿过第一缸体的右侧壁延伸至第一缸体的内部与第一活塞的右侧壁固定连接,连接杆的右端穿过第二缸体的左侧壁延伸至第二缸体的内部与第二活塞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推杆的左端穿过第二缸体的右侧壁延伸至第二缸体的内部与第二活塞的右侧壁固定连接,第二缸体与推杆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推杆的右端与左右往复运动机构固定连接,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之间固定有连接板,连接板的顶部固定有料液混合箱,第一缸体的左侧壁固定连通有第一循环管,第一循环管上设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循环管道的出液端固定连通于料液混合箱左侧壁,料液混合箱右侧壁的下方固定连通有第二循环管,第二循环管的出液端固定连通于第二缸体的右侧壁,第二循环管上设有第二单向阀,第三循环管的进液端固定连通于第二缸体的右侧壁,且在进液端处设有第三单向阀,第三循环管的出液端固定连通于第一缸体的左侧壁,且在出液端处设有第四单向阀,间歇进料组件的进料口固定连通于料液混合箱的顶壁,间歇进料组件的一部分延伸至第一循环管的内部,搅拌器的搅拌端穿过料液混合箱的右侧壁延伸至料液混合箱的内部,搅拌器与左右往复运动机构之间通过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优选地,间歇进料组件包括进料桶、隔料斗、挡块、导杆、导套、弹簧、球体、第一轴承座、第一转轴、第二密封件、叶轮以及推柱,进料桶固定连通在料液混合箱顶部的左侧,进料桶的内部固定有隔料斗,隔料斗上方的进料桶的内部空间用于存放固体原料,隔料斗的底部开设有下料口,进料桶的底部固定有导套,导杆的底端固定有球体,导杆的顶端穿过导套和下料口延伸至隔料斗的内部固定有挡块,挡块堵住下料口,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于导套的底部,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于球体的顶部,弹簧环绕导杆设置,球体下方的第一循环管的顶壁固定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转轴的底端穿过顶端第一轴承座和第一循环管的顶壁延伸至第一循环管的内部固定有叶轮,第一转轴的顶端固定有推柱,推柱的顶部具有倾斜面,球体与倾斜面接触配合,第一转轴和第一循环管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未经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52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