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数据驱动的中继选择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65153.4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05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赵赛;罗杰;黄高飞;唐冬;杨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7/155 | 分类号: | H04B7/155;H04B17/336;H04B17/391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常柯阳 |
地址: | 510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驱动 中继 选择 方法 系统 装置 介质 | ||
1.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中继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多中继网络系统模型,并根据所述多中继网络系统模型确定目的地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第一信噪比;
根据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一信噪比构建第一优化模型,所述第一优化模型的优化目标是多中继网络的可实现速率最大化;
基于数据驱动构建第一分类模型,并根据所述第一分类模型和所述第一优化模型预测得到最优中继;
根据所述最优中继输出多中继网络的中继选择结果;
所述建立多中继网络系统模型,并根据所述多中继网络系统模型确定目的地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第一信噪比这一步骤,其具体包括:
确定从源节点到各中继的第一信道矢量和从各中继到目的地的第二信道矢量;
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矢量和源节点的第一发射信号确定各中继的第二接收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接收信号和预设的波束成形矩阵确定各中继的第二发射信号;
根据所述第二发射信号和所述第二信道矢量确定目的地的第一接收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矢量、所述第二信道矢量和预设的波束成形矩阵确定目的地的第一信噪比;
所述第一接收信号为:
其中,y表示第一接收信号,k∈K={1,2,…,K},K表示多中继网络系统模型中的中继总数量,hk∈CM×1表示从源节点到第k个中继的第一信道矢量,表示从第k个中继到目的地的第二信道矢量,xk=ΔkWkyk表示第k个中继的第二发射信号,Wk∈CM×M表示第k个中继的波束成形矩阵,Δk∈{0,1}表示中继选择指示符,表示第k个中继的第二接收信号,P表示源节点的发射功率,s∈C1×1表示源节点的第一发射信号,表示第k个中继的加性高斯噪声,表示第k个中继的加性高斯噪声方差,表示目的地的加性高斯噪声,表示目的地的加性高斯噪声方差;
所述第一信噪比为:
其中,γ表示第一信噪比,k∈K={1,2,…,K},K表示多中继网络系统模型中的中继总数量,hk∈CM×1表示从源节点到第k个中继的第一信道矢量,表示从第k个中继到目的地的第二信道矢量,Wk∈CM×M表示第k个中继的波束成形矩阵,Δk∈{0,1}表示中继选择指示符,P表示源节点的发射功率,表示第k个中继的加性高斯噪声方差,表示目的地的加性高斯噪声方差;
所述第一优化模型包括第一目标函数和第一约束条件,其中:
所述第一目标函数为
所述第一约束条件包括发射功率约束和中继选择约束,所述发射功率约束为Pk表示第K个中继的发射功率,所述中继选择约束为Δk∈{0,1},k∈K;
所述基于数据驱动构建第一分类模型,并根据所述第一分类模型和所述第一优化模型预测得到最优中继这一步骤,其具体包括:
确定多中继网络的若干个候选中继,所述候选中继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中继;
根据所述候选中继确定候选信道样本,并根据所述候选信道样本的协方差矩阵的对角线元素确定第一特征向量;
基于数据驱动构建第一分类模型,将所述第一特征向量输入所述第一分类模型,输出得到对应的第一中继索引,所述第一中继索引用于使对应的候选信道样本的可实现速率最大化;
根据所述第一中继索引和所述第一优化模型预测得到最优中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中继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选择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最优中继,采用基于广义瑞利商的算法导出近似形式的最优协作波束成形权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515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圆周式户外钢筋架墙体
- 下一篇:一种用于超声冷摆碾齿成型的耐冲击上模具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