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司机室及司机室的组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64711.5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01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丁叁叁;宋显刚;高玉龙;孙琳;田爱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10 | 分类号: | B61D17/10;B61D17/06;B61D17/12;B61D17/04;B61D17/18;B61D17/02;B61C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周琦 |
地址: | 2661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司机 组装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司机室及司机室的组装方法。该司机室包括:地板构件,适于安装在一对边梁之间,地板构件的最前端连接有前端墙;骨架结构,连接于一对边梁,地板构件连接于骨架结构的底部;内饰结构,安装于地板构件上并连接于骨架结构中,内饰结构的前端伸出有承重板,承重板的伸出端连接于前端墙;蒙皮外壳,铺装于骨架结构的外部,并构造成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流线型结构。该司机室利用整体的地板构件和一体构造的内饰结构为骨架结构分担负重,并能起到对骨架结构的补强作用,从而使得该司机室的结构强度和耐碰撞能力得到大大提升,该结构可以应用于复合材料司机室中,从而解决复合材料不耐碰撞的缺陷,并能满足司机室高度轻量化指标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司机室及司机室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轨道车辆行驶逐步提速,行驶时速已能达到300公里及以上。基于空气动力学,高速运行对于轨道车辆的车体特别是司机室的结构强度、轻量化、耐撞击、耐腐蚀和气密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而传统客车中,如碳钢和不锈钢型材的车体及司机室很难达到上述标准。而采用复合材料制成的司机室,例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型材制成的司机室,虽然可以达到司机室轻量化要求,但是复合材料具有不耐碰撞冲击的属性,从而导致司机室的结构强度大大不足,特别是司机室骨架结构的耐撞击能力明显不足。可见,现有的司机室无法满足在达到上述的结构强度和耐撞击要求的情况下,还能达到高度轻量化指标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司机室,用以解决现有的司机室无法满足在达到上述的结构强度和耐撞击要求的情况下,还能达到高度轻量化指标的要求的缺陷。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司机室的组装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司机室,包括:
地板构件,适于安装在一对边梁之间,所述地板构件的最前端连接有前端墙;
骨架结构,连接于一对边梁,所述地板构件连接于所述骨架结构的底部;
内饰结构,安装于所述地板构件上并连接于所述骨架结构中,所述内饰结构的前端伸出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的伸出端连接于所述前端墙;
蒙皮外壳,铺装于所述骨架结构的外部,并构造成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流线型结构。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司机室,所述骨架结构包括:
后端梁,连接于所述地板构件的后端,并与所述前端墙相对设置;
一对基础梁,间隔设置于所述地板构件两侧的上方,并且每组所述基础梁分别连接于所述前端墙和所述后端梁之间;
一对主支撑梁,间隔设置于一对所述基础梁的上方,并且每个所述主支撑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前端墙和所述后端梁;
保持梁,分别成间隔的排列于所述前端墙和所述后端梁之间,所述保持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地板构件的中部的两侧,所述保持梁的中部向上拱起形成弧形梁体结构;
其中,一对所述主支撑梁和一对所述基础梁分别插装于所述保持梁中。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司机室,所述基础梁包括第一基础梁和第二基础梁,所述第一基础梁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前端墙,所述第一基础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基础梁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基础梁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后端梁;所述第一基础梁部分插装于所述保持梁中。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司机室,所述骨架结构还包括辅助梁,所述辅助梁包括第一辅助梁和第二辅助梁,所述第一辅助梁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保持梁,所述第一辅助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辅助梁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辅助梁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后端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47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