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木饰面造型天花吊顶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062767.7 | 申请日: | 2021-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3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 发明(设计)人: | 管轶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栖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B9/14 | 分类号: | E04B9/14;E04B9/22;E04B9/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谢绪宁;薛赟 |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饰面 造型 天花 吊顶 结构 | ||
1.一种木饰面造型天花吊顶结构,包括主龙骨(1),主龙骨(1)与屋顶固定连接,主龙骨(1)上设置有副龙骨(2),主龙骨(1)和副龙骨(2)下方固定连接有木饰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龙骨(2)与主龙骨(1)之间设置有卡接组件(4),卡接组件(4)包括承载板(41)、固定杆(42)、第一支杆(43)和第二支杆(44),主龙骨(1)底部与副龙骨(2)交接处开设有供副龙骨(2)贯穿的让位槽(11),承载板(41)周向侧壁与让位槽(11)槽壁固定连接,承载板(41)与让位槽(11)槽底之间存在距离,固定杆(42)竖直设置,固定杆(42)底端与副龙骨(2)顶部固定连接,第一支杆(43)和第二支杆(44)以固定杆(42)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固定杆(42)竖直侧壁上,第一支杆(43)一端和第二支杆(44)一端均与固定杆(42)铰接,另一端均自由下垂,第一支杆(43)和第二支杆(44)铰接轴均水平设置,承载板(41)上开设有供固定杆(42)、第一支杆(43)和第二支杆(44)同时贯穿承载板(41)的定位孔(411),定位孔(411)孔壁上固定设置有橡胶垫(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饰面造型天花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垫(5)朝向让位槽(11)槽底一端突出所在承载板(41)侧面,且橡胶垫(5)朝向让位槽(11)槽底一端的端面呈倾斜设置,设置方向沿远离定位孔(411)中心线方向倾斜向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木饰面造型天花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43)和第二支杆(44)远离自身铰接轴一端的端面为弧形端面,且弧形凸面正对橡胶垫(5)的倾斜端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饰面造型天花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龙骨(1)与副龙骨(2)之间设置有加固机构(6),加固机构(6)包括限位组件(61)和供限位组件(61)复位的复位组件(62),限位组件(61)包括定位块(611)和限位块(612),承载板(41)上开设有长条孔(412),长条孔(412)与定位块(611)适配,定位块(611)底部与副龙骨(2)顶部固定连接,定位块(611)竖直位于固定杆(42)一旁,定位块(611)内部开设有空腔(6111),定位块(611)上开设有通槽(6112),通槽(6112)开透定位块(611)正对以及背离固定杆(42)的侧壁,且通槽(6112)槽底与空腔(6111)腔底重合,限位块(612)位于通槽(6112)内,限位块(612)两端端面与定位块(611)外壁共平面,第一支杆(43)呈展开状态时,第一支杆(43)远离固定杆(42)一端位于通槽(6112)内且与限位块(612)一端抵接,限位块(612)另一端与让位槽(11)槽壁插嵌连接,复位组件(62)位于空腔(6111)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木饰面造型天花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62)包括挡板(621)和弹簧(622),挡板(621)与限位块(612)固定连接,挡板(621)位于限位块(612)靠近第一支杆(43)一端,弹簧(622)一端与挡板(62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空腔(6111)靠近第一支杆(43)的腔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木饰面造型天花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机构(6)设置有两组,相邻加固机构(6)以固定杆(42)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即两组加固机构(6)与第一支杆(43)和第二支杆(44)一一对应配合使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饰面造型天花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42)远离副龙骨(2)一端固定设置有定位板(7),第一支杆(43)和第二支杆(44)相对固定杆(42)转动90°后,定位板(7)正对副龙骨(2)的侧壁与第一支杆(43)和第二支杆(44)外壁抵接,即第一支杆(43)和第二支杆(44)此时位于定位板(7)与承载板(41)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栖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栖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276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