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CBX3的L-精氨基氨酸化聚胺类聚合物基因载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62639.2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32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余涧坤;秦孟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7/64 | 分类号: | A61K47/64;A61K47/59;A61K48/00;A61K31/713;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马维骏 |
地址: | 11012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bx3 氨基 氨酸 化聚胺 类聚 基因 载体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新辅料、生物制剂新剂型和基因载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靶头蛋白CBX3的聚氨基胺类聚合物复合物基因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复合物复合物基因载体引入了CBX3靶头蛋白,具有良好膜透性和细胞内环境还原敏感性,以及CBX3靶头蛋白能够专属性定位在常染色质的靶向效应。载体主链的二硫键和胍基具有在细胞内环境的还原敏感性及具有较好的膜透过性,同时又引入了CBX3靶头蛋白能够专属性地定位于常染色质区域,上调基因的表达,将CBX3靶头蛋白与目的基因结合,使得该复合物载体具有良好的细胞内还原敏感性同时具有专属定位于常染色质的靶向效应,促进基因的表达,为基因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新辅料、生物制剂新剂型和基因载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靶头蛋白CBX3的聚胺类聚合物复合物基因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手段,近20年来,获得了医药领域专家的广泛青睐,成为了抗肿瘤药物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因治疗技术已经从导入期进入到成长期,具有以下明显优势:(1)能够针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治疗,有望实现疾病的根本治愈;(2)基于核苷酸的互补配对原则,具有一定的天然靶向性;(3)和传统化学药物相比,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
基因治疗作为一种处于成长期的应用技术,有多种实施技术路线,如此多的技术路线有着不同的原理,这就意味着很难用一种通用载体实现基因治疗药物的体内传递。
基因治疗,即机体内引入高表达外源性基因,通过纠正或补偿靶细胞原有的缺陷基因,使细胞正常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基因治疗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作为一种处于成长期的治疗手段仍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其实施方案而言,仍缺乏性能高效、质量稳定的外源基因递送载体。
基因载体分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两大类。病毒载体虽然具备高转染效率的优点,却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高免疫原性可引起机体免疫原性,并且存在激活原癌基因引发肿瘤的风险。非病毒载体的优势在于免疫原性低,生产制备简单,对基因材料要求限制少等。
非病毒载体分为聚合物和脂质体两大类,前者包括聚乙烯亚胺、壳聚糖、聚氨基酸、树枝状大分子等;后者以阳离子脂质体为代表。这些载体的共同特点是都带有大量正电荷,通过静电吸附作用携带基因物质。聚乙烯亚胺是一种转染效率高且被广泛应用的基因载体材料,但由于它不可降解,毒性大等原因抑制了其在体内的应用。近年来,生物可降解的聚阳离子材料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相比不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多肽及其衍生物类材料由于其类蛋白质的组成,具有低毒低富集,生物相容性好的特点,有望成为理想的基因载体。因此,开发质量可控,能够携带外源基因跨膜、入核,高效表达目的基因,无免疫原性,且易于工业化生产的非病毒类基因载体,已经成为基因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类对肿瘤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基因治疗逐渐成为肿瘤生物学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体内特定细胞类型的基因转染是基因治疗可以成功的关键因素。近年来,肿瘤微环境中的非肿瘤细胞成分,如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针对肿瘤间质细胞的基因治疗,阻碍间质细胞对肿瘤发生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达到辅助常规治疗办法的手段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策略。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高效、低毒、制备简易且具备靶向作用的基因载体复合物。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科大学,未经中国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26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