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促进蓝莓幼苗生长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62586.4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0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安娜;却秀春;穆诗卿;任烁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A01G17/00;A01G7/06;A01G24/15;A01G24/12;A01G24/28;A01G24/2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任晨晨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促进 蓝莓 幼苗 生长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促进蓝莓幼苗生长的方法,将无菌的蓝莓组培苗接入改良的1/2WPM培养基中;待蓝莓组培苗生出根须时,取出用无菌蒸馏水将根部的培养基成分冲洗干净备用;将已分离出的内生真菌制成菌剂;将已灭过菌的土壤、沙子、蛭石、草炭和松鳞等比例混合均匀,放入消过毒的花盆中并浇足水;将蓝莓苗的根尖用无菌的剪刀剪出伤口,蘸取菌剂后种入花盆中;每天在叶片上喷水保持湿润,每隔三天浇一次水,两个星期浇一次霍格兰氏营养液。通过该方法能够促进蓝莓幼苗的生长,提高存活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蓝莓栽培领域,具体涉促进蓝莓幼苗生长的方法。
背景技术
蓝莓(Blueberry)是杜鹃花科越橘属(Vaccinium)青液果亚属(Cyanococcus)植物,起源于北美,多年生灌木小浆果果树。蓝莓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水果作物在20世纪初被驯化,它可以在酸性的沙质土壤上茁壮成长;蓝莓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保护视力、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人机体免疫等功能,是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五大健康水果之一,也是所有新鲜水果和蔬菜中抗氧化剂最丰富的来源之一。因此促进蓝莓幼苗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蓝莓根系纤弱,没有根毛,对土壤营养物质吸收较弱,适合在疏松透气的弱酸性土壤中栽培,因此蓝莓对生长环境的透气性、排水性、酸碱度、含水量等条件要求较高,这使得蓝莓人工栽培的难度大大提升(王辉,王鹏云,王蜀,etal.我国蓝莓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2):250-253.)。大量研究发现,无论是野生环境下还是温室条件下,蓝莓与菌根真菌的共生都可以提高植株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蓝莓通过与菌根真菌共生,解决了没有根毛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的问题。Stribley等人通过标记15N铵态氮的方法发现菌根真菌增强了蓝莓对氮的吸收;Read等人分离蓝莓植株上的菌根真菌,再通过对蓝莓苗的回接实验证实了菌根真菌对蓝莓生长有促生作用;刘燕通过从红豆越桔中分离的菌根真菌回接蓝莓实验证实了菌根真菌可以提高蓝莓对氮、磷等营养的吸收作用(刘燕.野生越橘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对栽培种的促生作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还有其他研究表明菌根真菌会分泌有机酸使不易溶解的有机和无机物成为更易被蓝莓吸收的养分(刘凤红.山东省栽培蓝莓根部真菌特征及其共生真菌调控宿主生长与耐旱的响应机制[D].鲁东大学,2015.)。
因此,需要一种针对性更强的的方法,以达到促进蓝莓幼苗生长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促进蓝莓幼苗生长的方法,将蓝莓组织培养长出根须后,根尖剪出伤口,蘸取内生真菌制成的菌剂,再培养,通过该方法能够促进蓝莓幼苗生长且提高成活率。
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促进蓝莓幼苗生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无菌的蓝莓组培苗接入1/2WPM培养基中;
2)待蓝莓组培苗生出根须时,取出将根部冲洗干净备用;
3)将内生真菌制成菌剂;
4)将蓝莓苗的根尖剪出伤口,蘸取菌剂后栽种,培养。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1/2WPM培养基包括WPM母液、琼脂和蔗糖。
所述1/2WPM培养基中的各组分的用量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蓝莓幼苗的生长速率,优选地,在1/2WPM培养基中,WPM母液为51mL/L,琼脂为6-8g/L,蔗糖为18-20g/L。
所述WPM母液制备方法为,将大量元素溶液12.5mL,钙盐溶液5mL,微量元素溶液2.5mL,铁盐溶液2.5mL,肌醇溶液2.5mL和甘氨酸溶液0.5mL混合,加水至500ml,混匀即得;
所述大量元素溶液制备方法为:氯化钾0.99g,六水合氯化镁0.74g,磷酸二氢钾0.34g和硝酸铵0.8g的加水至100ml,混匀,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师范大学,未经安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25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