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电缆动态三维建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62575.6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0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孙大伟;宋立辉;云帮助;张盛昱;王子韬;李哲;胡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叶明博 |
地址: | 01000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电缆 动态 三维 建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电缆动态三维建模方法,包括对数据进行整理;对所有地下电缆业务数据进行第二轮的内容信息提取;将目标数据进行有条件的入库操作;完成数据入库后,对多源数据进行处理后的数据融合,制定三维电缆及通道空间数据的标准规范,构建自动化建模方案,使三维模型数据的制作规范化,在保证模型准确性和精度的前提下,完成三维模型自动化建模;本发明简化降低常规归档存储的方式,更有利于提升查询数据内在逻辑的效率,更好的为自动化建提供支撑能力;更为准确的建立地下电缆三维模型,根据物体几何和物理特性,使用空间特征和描述信息相结合建模,可以准确建立地下电缆设备设施的三维模型,提高成果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电缆动态三维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电力电缆在城市中的应用率越来越高,各种地下管线以各种埋深错综复杂、杂乱无序地布置在整个城市下方,使得新建电力电缆通道的难度越来越大。工程实施中往往出现规划电力通道与现状管线冲突、无法实施,需要重新选择路径的情况,或者电缆空间位置不合理、电缆长度不准确的情况,给施工带来不便,也造成工程成本的极大浪费。设计和运维有必要从技术手段上进行创新优化解决这一问题。
目前电力系统内对架空线路的三维设计已经有应用,尤其是特高压工程,均达到了三维设计和数字化移交的要求,但对于地下电缆线路,无论是设计还是运维管理,均是传统建模应用。传统的三维建模技术主要停留于实物外观的建模,基于建模软件人工处理或者遥感测量,利用实体构建和渲染技术,在计算机中模拟塑造实体外观,主要满足展示的需求。
人工建模方式工作量巨大,效率偏低,人工制作素材质量参差不齐,建模准确率极低,耗费大量人力资源,仅依靠人工识别必然效率偏低,在处理大数据量时存在大量的人工误差,基本上不适用于大体量和快速处理工作。
遥感测量建模方式在原理上利用快速影像匹配技术,生成DOM需要手动或者半自动人工地物的采集的方式获取影像的建筑物表面纹理,技术在客观实际应用上存在限制,其在进行地下三维建模存在遮挡问题严重,建筑立面纹理数据获取成本较高,内业贴图费时费力。
因此急需研发出一种地下电缆动态三维建模方法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地下电缆动态三维建模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地下电缆动态三维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数据进行整理;
S2、对所有地下电缆业务数据进行第二轮的内容信息提取;
S3、将目标数据进行有条件的入库操作;
S4、完成数据入库后,对多源数据进行处理后的数据融合,制定三维电缆及通道空间数据的标准规范,构建自动化建模方案,使三维模型数据的制作规范化,在保证模型准确性和精度的前提下,完成三维模型自动化建模。
具体地,在步骤S1中,对数据进行整理包括将收集采集到的地下电缆图纸、文档数据,按规范设定结构进行归纳存档;进一步包括采集设备的结构化数据,以纸质化、电子化文档的方式归纳电力地下管网中电缆及附属设备的基础属性数据、位置数据和GIS地理数据,开展地下电缆资料收集及数据分类整理,并对其参数进行规范和统一。
具体地,步骤S2中,信息提取包括使用指定的描述信息字段,提取出待处理数据和待建模型数据中的同类描述信息,将信息内容通过结构化转换,得到序列化内容,再按规定格式对序列进行重排序,比较重排序后的数据流,将完整性达到规定的有效业务数据,进行抽取加工,得到规范化的地下电缆结构化数据。
具体地,步骤S3中,有条件的入库操作包括使电缆数据入库时按照不同数据类型进行编码转换,对不同数据类型保留精确度的同时机器化存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供电局,未经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25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