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光束实时中心对准和稳定的装置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061579.2 | 申请日: | 2021-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21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 发明(设计)人: | 匡翠方;丁晨良;朱大钊;魏震;杨臻垚;刘旭;徐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之江实验室;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2B7/182 | 分类号: | G02B7/182;G02B17/02;G02B27/10;G02B27/14;G02B7/18;G02B27/58;G02B27/6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邱启旺 | 
| 地址: | 310023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束 实时 中心 对准 稳定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双光束实时中心对准和稳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直角反射棱镜(3)、第二直角反射棱镜(5)、第一角度调节镜架(7)、二色镜(8)、滤光片(9)、第一分束镜(10)、第一凸透镜(11)、第一光电感应器件(12)、第二凸透镜(13)、第一可调反射镜(14)、第一凹透镜(15)、第二光电感应器件(16)、第二可调小孔(17)、第三直角反射棱镜(19)、第四直角反射棱镜(21)、第二角度调节镜架(23)、第二分束镜(24)、第三分束镜(25)、第三凸透镜(26)、第三光电感应器件(27)、第四凸透镜(28)、第二可调反射镜(29)、第二凹透镜(30)和第四光电感应器件(31);
第一入射光束经过第一直角反射棱镜(3)反射后入射到第二直角反射棱镜(5)上,再向上反射到第一角度调节镜架(7)上,然后经过二色镜(8)分为第一反射光束与第一透射光束;
第二入射光束经过第三直角反射棱镜(19)反射后入射到第四直角反射棱镜(21)上,再向上反射到第二角度调节镜架(23)上,随后经过第二分束镜(24)分为第二反射光束与第二透射光束;第二反射光束再经过二色镜(8)分为第三反射光束与第三透射光束;
二色镜(8)出射的第一反射光束与第三透射光束合束后经过第一分束镜(10)分为第一合束光与第二合束光;第一合束光经过第一凸透镜(11)入射到第一光电感应器件(12)上,第二合束光依次经过第二凸透镜(13)、第一可调反射镜(14)、第一凹透镜(15)入射到第二光电感应器件(16)上;
第二分束镜(24)出射的第二透射光束经过第三分束镜(25)分为第三检测光和第四检测光;第三检测光经过第三凸透镜(26)入射到第三光电感应器件(27)上,第四检测光依次经过第四凸透镜(28)、第二可调反射镜(29)、第二凹透镜(30)入射到第四光电感应器件(31)上;
然后将滤光片(9)放置在二色镜(8)和第一分束镜(10)之间,此时第一光电感应器件(12)检测第一入射光束的光束位置信息,第二光电感应器件(16)检测第一入射光束的角度信息,通过调节第一直角反射棱镜(3)、第二直角反射棱镜(5)和第一角度调节镜架(7),使入射到第一光电感应器件(12)和第二光电感应器件(16)的光束中心都位于探测面的中心;
随后利用电功装置移开滤光片(9),此时第一光电感应器件(12)和第二光电感应器件(16)检测的是合束光的位置与角度信息,通过调节第三直角反射棱镜(19)、第四直角反射棱镜(21)和第二角度调节镜架(23),使第一光电感应器件(12)和第二光电感应器件(16)所检测到合束光中心的位置与角度再度回到探测面的中心;
当滤光片(9)回到光路中时,第一光电感应器件(12)和第二光电感应器件(16)只检测到第一入射光束的位置与角度信息,通过控制器(32)控制第一纳米位移台(4)、第二纳米位移台(6)和第一角度调节镜架(7),用于第一入射光束的位置与角度校正;第三光电感应器件(27)和第四光电感应器件(31)只检测到第二入射光束的位置与角度信息,通过控制器(32)控制第三纳米位移台(20)、第四纳米位移台(22)和第二角度调节镜架(23),用于第二入射光束的位置与角度校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光束实时中心对准和稳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角度调节镜架(7)与第一光电感应器件(12)相对于第一凸透镜(11)成物像关系;第二角度调节镜架(23)与第一光电感应器件(12)相对于第一凸透镜(11)也成物像关系;第二角度调节镜架(23)与第三光电感应器件(27)相对于第三凸透镜(26)成物像关系;所述第二凸透镜(13)和第一凹透镜(15)组成远摄型系统,两者等效焦面与第二光电感应器件(16)的探测面位于同一位置;所述第四凸透镜(28)和第二凹透镜(30)组成远摄型系统,两者等效焦面与第四光电感应器件(31)的探测面位于同一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之江实验室;浙江大学,未经之江实验室;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157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